为赖帐而抢劫借条的犯罪行为在实践中是否构成抢劫

为赖帐而抢劫借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作者:肖中伟

案情:

王某因做生意差钱找到同村的罗某借现金40000元并出具借条。一年后,罗某多次找王某催还,王某因生意失败,无钱归还,便与其弟(13岁)二人共谋将借据抢回销毁。一日晚,王某与其弟到罗某家,以还钱为名叫罗将借条拿出来,罗拿出借条后称要见钱才还借条。王某见骗不到借条,便用一根木棒向罗头部打去致罗晕迷,其弟将借条抢走并烧毁。罗醒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法医鉴定罗某的损伤程度未达轻伤。

对王某是否构成抢劫罪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理由:王某事前合法取得40000元,虽然事后为赖帐而使用暴力抢劫了借条并予以烧毁,但债权债[……]

Read more

本案殷某的犯罪行为应该定为强迫交易罪还是绑架罪

本案应定强迫交易罪还是绑架罪

作者:喻日全刘兴来徐龙基

[案情]

被告人殷某因贷款与被害人某信用联社理事长杨某相识。2003年12月5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殷某纠集朱某(在逃)经过密谋,携带事先准备好的枪、刀、摄像机和“King”粉(即氯安酮),窜到被害人杨某住处,将刚下班回家的杨某拦住,持枪、刀强行将杨挟持上轿车,并后将杨某带到被告人殷某事先租好的一民房内。途中,被告人殷某和朱某强行给被害人灌服“King”粉,使其处于麻醉状态,并用衣服罩住被害人头部。在租房内,被告人殷某把被害人杨某摇醒后要求被害人帮其贷款200万元人民币,为便于进一步控制杨某,强行用照相机拍下杨的5张裸照,后于当晚10时许将杨[……]

Read more

帮助交通肇事者“出谋划策”的行为可以构成何罪

帮助交通肇事者“出谋划策”构成何罪

作者:周军

[案情]

2004年12月15日晚8时15分左右,祝某无证驾驶一辆桑坦纳轿车从横峰驶向弋阳,车内乘坐舒某、刘某、黄某,途经320线607KM处,将行人陈某当场撞死,并逃离现场。当晚10点多钟左右,李某被祝某叫至弋阳某大酒店402房,与舒某、刘某、黄某一起商量对策。祝某告诉李某,他无证开车撞死人了,不知该怎么办,最后商定由李某顶罪,并议定攻守同盟,次日上午,车内四人去交警大队报案,称该交通肇事系李某所为。当晚,李某乘火车外逃,于2005年2月2日到交警大队投案自首。

[分歧意见]

本案处理中,对犯罪嫌疑人祝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一人死亡并逃[……]

Read more

婚内传染性病的行为在实践中是否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婚内传染性病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丈夫婚检故意漏检泌尿科项目

作者:陈安利

[案情]:

张蓝蓝(化名)与王钢(化名)经过一年多的恋爱,决定结婚了。张蓝蓝为婚后因缘美满,她要求婚前双方都做个婚检,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可是,王钢在体检时故意漏检泌尿科项目,结果婚后两个月张蓝蓝被医生告知“得了淋病,而且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想要根治非常困难,并且还将影响生育能力”。原来王在六年前就得了性病,他一直隐瞒该事实,而且在与张蓝蓝同房时也没有采取措施,致使张蓝蓝染上性病。为讨个说法,张蓝蓝向派出所报案,要求追究王钢的刑事责任,派出所以该案争议较大为由不予立案。后张蓝蓝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王钢的伤害罪责,但法院[……]

Read more

擅自卖掉运输货物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擅自卖掉运输货物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作者:颜梅生

[案情]

黎某是一名个体司机,拥有一辆大货车。由于嗜赌成性,生活拮据。黎某为躲债主,保住赖以生存的货车,只好迁往别处居住。2005年4月29日,黎某突发奇想:自己在广东有一位名叫章某的老客户,何不到她那儿弄点托运的货物,再中途转卖赚钱?反正章某并不知道自己已迁移新址,就是日后她得知真相也找不到自己。由于以前有过很好的合作,章某没有多想,便将价值17万余元的货物交付于黎某,让他送往江西。途中,黎明以10万元的价格,将全部货物卖出,然后携款逃匿回家,用于挥霍。一个月后,东窗事发。

[分歧意见]

关于黎某的行为是违约还是犯罪,第一种意见认为,黎明没有按[……]

Read more

司法实践中对不起诉犯罪嫌疑人不宜实行社区矫正

酌定不起诉对象不宜纳入社区矫正

陈珍建

目前,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探索实施了“酌定不起诉社区矫正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犯罪嫌疑人依据刑诉法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后,要求被不起诉人到社区接受矫正机构监督,进行期限不等的社会化教育;公诉部门进行矫正的督促检查等工作;矫正期内被不起诉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即可解除矫正措施。

我国刑诉法规定了三种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前两种情形由于法律规定和证据原因对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诉决定,系认为犯罪嫌疑人无罪,自然不宜对其实行社区矫正,而酌定不起诉是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具有[……]

Read more

本案郭某出具真名借据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诈骗罪?

出具真名借据就不是诈骗吗

张懿李和杰

案情:2010年3月,犯罪嫌疑人郭某结识了包某。在取得包某信任后,郭某谎称自己为某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并承诺给包某介绍工作业务并为其亲戚解决工作。同年4月至10月期间,在自己没有正当职业、无稳定收入的情况下,郭某以朋友住院、孩子生病等虚假事由,多次向包某借款共计21万余元,并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向包某出具多张借条。之后,郭某将借款挥霍一空。还款期限届满,郭某多次找借口搪塞包某,并通过搬家、关闭手机等方式断绝与包某的联系。包某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分歧意见:对于郭某行为的定性,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是普通的民事债务纠纷。虽然郭某在向包某借款时虚构身[……]

Read more

三种常见毒品犯罪行为在司法实务中的正确认定

三种常见毒品犯罪的司法区分

梁云峰张延平

司法实务中,由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和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经常存在一定的竞合关系,各地司法机关对于适用这三种常见的毒品犯罪罪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准确适用这三种常见的毒品犯罪罪名,应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三个罪的犯罪构成区别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实质上是对毒品的动态持有,其危害性在于使毒品流动,造成毒品向社会公众扩散。而非法持有毒品罪仅仅是对毒品的静态持有,其本质是一种支配状态,一般不会使毒品流动。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的本质亦是一种对毒品的持有状态,但其目的是为其他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保管持有,即行为人[……]

Read more

刑事诉讼法中“威胁”、“引诱”和“欺骗”为何不能删除?

“威胁、引诱和欺骗”,为何不能删除?

张建伟

我国197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最近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的草案中赫然删去了其中“威胁”、“引诱”和“欺骗”字样,在二审提交的草案中又将其恢复。刑事诉讼法中“威胁”、“引诱”和“欺骗”为何不能删除?

一、威胁、引诱和欺骗作为指标性规定仍有发挥作用的潜在性

将威胁、引诱、欺骗三种不正当的取证行为与刑讯逼供排列在一起,是1979年立法者和参与立法的学者对于此前刑事司法中发生的逼、供、信和大量威逼利诱非法取证造成冤滥遍地记忆犹新、深感戒惧,在“文化大革命”结束[……]

Read more

司法实践中一些非典型案件能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通常而言,对故意伤害的认定问题不大,一般行为人是徒手或使用工具攻击他人。但司法实践也会遇到一些非典型案件,能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仍有疑问。

一、精神伤害是否属于本罪中的伤害?

行为人利用恐吓、强烈精神刺激也可以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害的手段采用的不是物理暴力,而是精神暴力。如利用动物狗、蛇等伤害他人,往他人被子里放蛇,打恐吓电话,送恐吓物、利用传染病病毒伤害他人等,都会给被害人带来很大的精神损害,严重的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死亡。这些精神伤害能否认定为故意伤害中的“伤害”?笔者认为,精神伤害虽然在客观上并不表现为直接伤害被害人肉体,但如果它造成被害人重大的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病,那么它就属于故意伤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