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的原则及理念探讨

作者:宋英辉新闻来源:检察日报在公诉案件的和解中,当事人直接处分的是民事权益,虽然可能间接影响刑事部分的处理,但不是处分刑罚权。

抽象意义上的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与程序法定原则之间并不冲突。

公诉案件的和解充分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

和解并不否定或是取代对传统刑事司法价值目标的追求,而是对传统价值的补充。

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当事人矛盾的办案方式,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公诉案件,由于法律没有使用“和解”的概念,其原则、方式及理念又与传统刑事司法有所不同,因而引发了许多争议。对此,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

一、刑[……]

Read more

未成年犯罪人适用罚金刑之我见

作者:李汝银

未成年犯罪人是指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犯罪人。近年来的司法统计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并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手段多样化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中,财产型犯罪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等,对这些犯罪是否也适用罚金刑呢?有的学者认为因未成年人无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他们科处罚金,实际上是由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代缴,不符合刑罚人身专属性原则,易造成刑事责任的株连,故未成年人犯罪不应适用罚金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对未成年人犯罪有必要适用罚金刑。

1.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上来说,既然法律规定对特定的犯罪处以罚金刑,该罚金刑对成年人适用,未成年人当然也不能游离于法[……]

Read more

如何认定转化犯中非单独犯罪刑事责任

转化犯系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一般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犯罪时,由于连带的行为又触犯了另一较重的犯罪,应由法律规定以较重之罪论处的情形”。其显著特点是由法律明确规定,涉及基础罪(本罪)和转化罪(他罪)两个不同的独立罪名且均为故意犯罪,呈现由罪轻向罪重的递进转换,并按重罪定罪处罚。对转化犯单独犯罪的行为人以转化罪这一重罪追究刑事责任是非常明确的。但在两人以上实施的转化犯,即转化犯的非单独犯罪中,对不同行为人是否一律按转化罪定罪处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争议很大。现从司法实务中撷取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犯罪嫌疑人陈某、兰某、皮某和王某经预谋后,窜至被害人万某家行窃。皮某、王某在外望风,陈某、兰[……]

Read more

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在侦查行为中的应用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犯罪行为人提供了更加多样、便捷和隐蔽的犯罪手段。侦查行为的实质是对各类能够推进案件侦破的信息的收集。互联网拥有最广阔的信息资源库,可能蕴含着大量侦查破案需要的信息。因此,全面认识互联网信息的特点,深入分析互联网信息用于侦查的资源、工具和方法越来越重要。

一、互联网信息的特点

1.高科技性。互联网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它与其他信息相比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高,这对搜寻有价值的互联网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认定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2.多样复合性。它不仅可体现为文本形式,还可以图形、动画、音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

Read more

本案应以强奸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

本案应以强奸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

作者:居国屏汤媛媛发布时间:2008-01-0909:20:14

——————————————————————————–
案情被告人高某、刘某、祁某商量到江西省南昌市绑架小姐去山东卖淫赚钱。2006年9月6日晚,他们在南昌某按摩店交纳了800余元包夜费后,挑选了3名按摩小姐即被害人王某、赵某、程某,带上车开往山东。途中,被害人得知要去外地,表示反抗,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殴打并抢下其手机和钱财。次日,被告人将被害人带至山东省枣庄市某旅社,令其脱光衣服(直至9月[……]

Read more

如何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观要件

【摘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多发犯罪之一,本罪的主观要件要求明知,为了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证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存在,但是实践中,行为人多会隐藏和否认其明知是犯罪所得的事实,这给司法工作带来不便。本文主张以推定的方式来获得行为人的明知。

【关键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明知推定

我国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具备主观明知,则在定罪时就要相应地认定明知要件的存在。然而,如何认定行为人具有主观明知是一个难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明知的认定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事实的确认,属于事实认定的范畴。明知相对于客观危害行为属于主观因素,但是相对于司法人员来说确实是客观存在[……]

Read more

解析一般性质抢劫案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作者:卞文斌

1997年1月9日,王某看见邵某从储蓄所里出来,边走边数钱,遂乘其不备,夺得邵某手中2130元。在逃跑过程中,王某为抗拒抓捕,用路边捡的砖块将邵某砸致轻微伤。2002年11月,王某被抓获归案。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就如何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决定新旧刑法的适用,认识不一。焦点在一般情节的抢劫行为所应适用的法定刑,现行刑法与1979年刑法比较孰重孰轻。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法定刑为标准。现行刑法与1979年刑法比较,主刑一致,但增加了并处罚金的附加刑。1979年刑法处刑轻。第二种观点认为,不应仅以法定刑为标准,还应比较新旧刑法对同一罪行所规定的标准及要件。从实际量刑结果看,按现行刑法及司法[……]

Read more

酒后以语言辱骂和轻微暴力,向他人强行索取少量钱物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洛阳铁路运输法院研究室张向争

[案情]
2002年8月4日上午,被告人甲、乙相约到某火车站接从安徽来的乙的女朋友,因列车晚点,二人在饭店喝了十几瓶啤酒,11时30分许,甲、乙酒后到该火车站候车室,对候车室旅客丙(外地打工者,未穿上衣)实施扭脖子、辱骂行为,要求其给甲、乙买烟,因丙只携带了1元钱不够买一盒烟,便将一元钱交给甲、乙,甲、乙又将该钱还给丙让丙去买烟,此时被值勤民警抓获。
[争议]
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甲、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火车站对他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强行索取钱财,应认定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另一种意见认为甲乙二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Read more

无息吸收存款的行为能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案情]
李某为了解决其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四处筹措资金,总共借取资金200万元左右。后因公司经营不善,所有借款均未能如期偿还,受害人向司法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李某立案侦查。在侦查期间,李某声称自己与被害人之间是无息借款,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公安机关查看相关借条,发现借条中确实未约定利息。被害人解释说,借款均是有利息的,只不过利息在借款中已经事先扣除了。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就李某究竟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形成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罪通常是以高于银行利息的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从而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如果行为人是以无息的方式进行筹资,就难以认定[……]

Read more

帮助立功的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立功

作者:梅海洋

2003年3月10日晚上,王某在其打工的美食中心因琐事与前来就餐的张某发生争执。事后,王某打电话给朋友李某、田某,要他们前来帮助教训张某。三人在张某回家的路上拦住他,用随身携带的钢管朝他头部、胸部猛击,将他打成重伤。后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羁押期间,王某的父亲偶然得知租赁自家房屋的吕某数月前曾盗窃数辆摩托车,便将这一犯罪线索通过律师会见王某时转告给王某,要王某检举揭发,以便立功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王某将这一犯罪线索提供给司法机关,经查证属实。

王某利用父亲提供的他人犯罪线索予以检举揭发是否为立功?有人认为,不应认定为立功。犯罪线索并不是王某所见所闻的,而是其父通过律师转告给王某的,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