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

摘要:

本文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定强奸之司法解释的法理和潜在实践后果论文论证了这一解释有悖于法理、人情,违背了保护14岁以下少女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政策;从实践上看,这一解释有可能带来不可欲的社会后果,有利于某些特殊群体的犯罪非法行为;从中国当代国家机关的分权惯例和制度权能来看,这一解释有越权违法的嫌疑论文的另一部分从这一司法解释的问题切入提出了中司法解释中的公共政策、理论背景及其限度的问题,并对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提出某种适度的质疑

关键词:法定强奸、严格责任、犯罪构成、法律理论

2003年元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03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2次会[……]

Read more

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完善

段明学

在现代刑事诉讼以国家追诉主义为主导的形势下,检察官的刑事起诉权不仅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益,同时制约着国家审判权的发挥,最终影响到刑罚目的的全面实现,因此,起诉政策问题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中法定原则与便宜原则并列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两大基本原则,对起诉裁量权的设立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以上述两个原则为切入点,来谈谈我国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完善。

一、从起诉法定原则到起诉便宜原则是刑事诉讼发展的基本趋势

起诉法定原则,又称起诉法定主义、起诉合法主义、起诉厉行主义等。其基本精神是起诉法定原则否定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凡是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检察官必须提起诉讼,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起[……]

Read more

绑架罪立法尚需完善

绑架罪立法尚需完善

作者:陆文洪发布时间:2004-03-2908:21:35

——————————————————————————–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显然,从立法的本意来看,“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是作为绑架罪的一个加重处罚情节,既不定故意杀人罪,也不实行数罪并罚。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刑法的此条规定显已不适。简[……]

Read more

法条竞合犯和想象竞合犯之异同

法规竞合的本质是单纯一罪,而想象竞合犯则是观念上的数罪、实质上的一罪。想象竞合与法规竞合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其一,一个犯罪行为;其二,触犯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其三,两者的法律本质都是一罪,而非数罪;其四,最终都适用一个法条并且按照一罪予以处罚。

想象竞合与法规竞合之间存在显著或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可归纳为: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规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

Read more

劳动教养理论探讨的几点误区

[摘要]

劳动教养事务的发展,对劳动教养理论的要求提高,如何解脱这种困境和误区,提出一些问题,并初步给出一些浅易解决方法,以期对劳动教养理论探讨有用。

Theeducation-through-laborbusinessdevelopment,enhancestotheeducation-through-labortheoryrequest,howextricatesthiskindofdifficultpositionandtheerroneouszone,proposedsomequestions,andinitiallyproducesomeshallowlytodiscussthesolu[……]

Read more

信用卡诈骗罪应进行立法整合

作者:李大槐新闻来源:检察日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案数、涉案金额快速上升,各种作案方式层出不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智能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等特点。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五)》所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犯罪已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应的立法也应作出调整。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一种金融诈骗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案数、涉案金额快速上升,各种作案方式层出不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智能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等特点。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五)》所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犯罪已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明显的立法缺陷[……]

Read more

运输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与形态特征的认定

故意犯罪过程中,刑法学从犯罪形成的状态上分为完成的犯罪形态(既遂)和未完成的犯罪形态(未遂)两种类型。毒品犯罪在抓获过程中绝大多数处于犯罪未完成的形态。西昌铁路运输法院2001年至2006年判处的毒品犯罪案件的被告100%都是在运输途中被抓获,单纯从形态上讲处在运输途中,这种具有运输形态特征的毒品犯罪与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在区别上由于公安机关在毒品犯罪中取证的困难,基本上依赖于主观要件,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供述决定了罪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贩卖构成贩卖毒品罪,供述运输的构成运输毒品罪,供述自己吸食或代购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2001年至2006年西昌铁路运输法院判决的毒品案件情况见下[……]

Read more

关于侦查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的思考

2003-12-31【大中小】侦查的法律问题,其基本内容体现在宪法和法律上关于侦查的制度和规范中。通过讨论,求得对侦查的法律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掌握,无论对于侦查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侦查实践,都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侦查的法律问题很多,现仅将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述如下:

一、关于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问题?

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侦查合法与否的根本标志。我国法律规定,侦查是专门机关的专有职权,侦查权属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只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才有权依法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任何其他机关、团体或者公民个人都无权实施侦查(刑诉法第3条、第4条)。侦查权由[……]

Read more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应当有独立的上诉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的,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告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的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只要被告人有简单的一纸上诉状或口头向人民法院表明上诉的意愿,即可当然的引起二审程序。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方,如果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的话,他却只能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自己的抗诉申请,只能通过检察机关来表达自己上诉的意愿,如果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的话,就不能必然的引起二审程序,也即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仅凭自己的上诉状是不能象被告人上诉那样会必然的引起二审程序的。

有些时候,公诉机关与被害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的评价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公诉机关作为[……]

Read more

本案中由寻衅滋事故意到抢劫故意究竟是犯意转化,还是另起犯意呢?

[案情]

2008年7月12日,被告人李某伙同黄某酒后窜至工业园区门口公路边,将正常驾驶摩托车的张某拦下,两人对张某进行殴打(损伤程度未达轻伤)。张某因害怕走开后,两人遂骑走张某所骑的摩托车,价值人民币1232元。

[分歧]在审理过程中关于被告人李某、黄某的行为构成何犯罪,有二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黄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黄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与盗窃罪,二罪并罚。其先前酒后无故拦下张某的摩托车,并对其进行殴打,已构成寻衅滋事罪。后来,由于张某害怕逃走时,而骑走其摩托车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下秘密窃取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