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生:刑事错案及其纠错制度的证据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

Read more

汤文平:论指导性案例之文本剪辑——尤以指导案例1号为例

【摘要】剪辑文本力求简约,是判例库为法律人共同体正确利用的必要前提;为了体现判例制度相对于成文法的优点,又必须为法律发现者提供完整的初始文本,以上是判例制度的固有矛盾,两大法系经典的判例制度对此采取了相同的化解方案:将简约工作交给法学研究,将最后的文本权威保留给判决原文。我国指导性案例文本是行政力量[……]

Read more

孙长永: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现象研究

【内容提要】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法官的视角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事实疑罪、法律疑罪以及案外因素进行的交易。压力驱动与大权在握的法官,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告方,作为旁观者的公诉方以及被和解或者不知情的被害方的理性选择促成了“审辩交易”的达成。审判权力行政化的运[……]

Read more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审查程序的反思与建构

【内容提要】我国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层面已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相关程序规定特别是审查程序的缺失或不可操作性导致践行效果欠佳。从审查主体看,我国“一元式结构”的刑事司法体制决定只能由庭审法官审查。从审查形式看,适用独立程序审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看,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新《刑事诉[……]

Read more

主动破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赔偿兑现难问题

青岛市两级法院在贯彻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当事人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构建起公检法司“四位一体”的附带民事诉讼联动机制,较好地破解了附带民事诉讼在提起时间、赔偿范围和标准、执行主体、追偿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被告人及其亲属对被害人的损失赔偿,化解了大量[……]

Read more

陈光中: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

【摘要】司法独立原则作为一项重要法治原则,已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立,但表述不一,或仅规定司法权属于法院而不作明确规定;或明确规定法院、法官独立;或强调法院、法官独立的同时,也涉及其他司法主体的独立。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保障,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条件,也是法官职业化的题中之义。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

Read more

陈瑞华:让每个法官独立审判

当我们逐渐削弱了院长和庭长的审批权后,我们是不是又把审批权交给了审判长?这种制度值得尝试,但不宜成为长远发展方向。还是应该尊重每个法官的独立审判权。

南方周末:看了福田法院改革方面的材料后,你的基本评价是什么?
陈瑞华:总体感觉算是近年来一个难得的改革。近几年中国整个司法改革,处于“低迷时期”,从[……]

Read more

王韶华:浅析司法审判权运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为中政委提出的四项重大改革之一,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抓住了当前司法领域中比较核心,比较关键的问题。司法权运行的好坏,运行的是否顺畅涉及到司法的公信力和有效性,近些年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权威缺失,根本上是司法权运行机制上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司法权运行机制不能生产出高效率、高质[……]

Read more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抗诉新论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
【出处】《法学论坛》2013年第1期
【摘要】程序抗诉具有重要的诉讼价值。在西方国家,程序抗诉的立法可以区分为附属立法、独立立法和混合立法三种模式。我国在检察机关针对法院审判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情形提出程序抗诉的法律规范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以致无法有效彰显程序公正的理念和实现抗诉[……]

Read more

野阡陌:略谈铁路检察机关的专门性

摘要:铁路检察机关的专门性问题属于检察理论的基础性问题。因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导致铁路检察机关的定位和工作屡遭社会质疑。随着铁路检察体制改革的启动,从理论角度认识和界定铁路检察机关的专门性已经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专门检察院铁路检察机关专门性

铁路检察机关(以下简称“铁检机关”)的专门性与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