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司法决斗

开篇的话:司法决斗在中世纪欧洲存在一千多年,是以武力方式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司法程序。尽管被视为迷信,但司法决斗绝非背离理性而存在,其产生和运作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具有独特功能。司法决斗可视为对抗制诉讼的渊源之一,现代诉讼制度的许多基本要素皆可从中找到对应特征。本栏将推出司法决斗系列,愿这[……]

Read more

张千帆:美国经典案例——《焚烧国旗案》

如果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象征性言论”,那么只要不属于淫秽或挑衅等“非保护”类型,它就受到第1修正案的保护。这体现在1989年的“焚烧国旗案”。在1984年,共和党在达拉斯举行全国大会。詹森等大约100名反对里根当局的示威者,在大街上游行并高呼政治口号。当示威者来到市政厅门前,詹森接过一面美国国旗[……]

Read more

王利明:法治与人情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礼治”的传统,汉字中的“礼”字,除了具有规范的含义外,还兼有馈赠的意义,而送礼就等于是送“人情”,这也是情和礼相融合的表现。费孝通先生认为,重人情是传统社会的固有特点,他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比喻,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人是人际关系同心圆[……]

Read more

沈岿:法学荣耀的艰难守望

法学有荣耀否?若有,法学因何而荣耀?

时光假如倒流,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早,人们多半会对前一个问题持肯定答案,并对后一问题抒发诸般不同的遐想与议论。那个时候,法律学科是文科高考考生热衷的香饽饽;那个时候,金榜题名后的法科大学生,可谓是娇子中的娇子;那个时候,“学法律呀?!前途无量啊!毕业后可以做大[……]

Read more

许章润:保卫和平,才有法治

按:本文系作者于2014年6月11日晚在北京大学“中国法治的‘急所’”论辩会上的发言。此次活动由《中国法律评论》主办,参辨学者还有张曙光、任剑涛、贺卫方、董彦宾、邓子斌。

各位所论,在下均有同感,同时觉得还有另外一脉理路,需要理述,有待展开。为什么?因为,“中国法治的当务之急”这一命题讲的是:如何在[……]

Read more

曲新久:刑法解释的若干问题

【内容提要】司法官进行刑法解释的时候,必须注意我国刑法有权解释的多元化特点,司法解释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性特征,司法解释也需要解释。刑法解释需要也离不开客观解释,司法官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追问刑法文本的真实含义。刑法解释应该在区分事实与规范的基础上,以保护法益的刑法目的为指引,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尤其[……]

Read more

赵秉志: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罪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与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立法评[……]

Read more

万 毅:“无解”的司法解释——评“两高”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解释

【内容提要】我国司法解释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在关键术语上出现分歧。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等非法方法”进行了不适当的限缩解释,并且对“刑讯逼供”设置了双重审查标准,因此不利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则更为合理。最高人民法[……]

Read more

韩旭:限制权利抑或扩张权力————对新《刑事诉讼法》“两高”司法解释若干规定之质疑⑴

【内容提要】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两高”分别修订并出台了各自的司法解释,虽然解释机关的相关负责人均强调“严格依法解释”,但是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违背立法精神、突破法律界限自我授权、变相限制权利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辩护权予以不当限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管辖权问题上自我授权;限缩非法口供排除范围,对被[……]

Read more

兰荣杰:对犯罪分子也要“明算账”

一方面政法机关拥有予杀予夺的极大权力,另一方面先富阶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原罪”,一旦政法机关本身有强烈的逐利动机,涉案的有产者几乎就沦为刀俎上的鱼肉。

犯罪分子。沈志成/东方IC

兰荣杰|文
“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这一原则可谓举世皆知。作为其结果,各国都有针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