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意查办“消极侦查”背后的渎职犯罪

“消极侦查”是指检察机关监督立案后,公安机关对被监督案件,不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进行侦查并及时结案,而是采取“立而不侦”或者“侦而不结”等消极应付的方法,致使案件久拖不决。笔者认为“消极侦查”不仅严重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且往往隐藏着渎职犯罪。因为“消极侦查”的对象是检察机关经审查有[……]

Read more

取保候审必须严格规范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被取保候审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办案部门未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表现为:1[……]

Read more

罚金刑问题与对策

现行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罚金刑的适用情况如何?据笔者对河南省开封市某区法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9月判决适用罚金刑的案件进行分类排队,该院7年来判决适用罚金刑的案件共364件421人,其中单处罚金61件79人,已全部执行完毕,执行率100%.其中并处罚金的执行83件92人,执[……]

Read more

罪刑法定原则的再诠释

摘要:李宁因“组织卖淫罪”一案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而尘埃落定,但是因该案所引发的法律思考却没能平息。以本案为切入点阐述刑法之罪刑法定原则和以罪刑法定原则为视角分析李宁案,将会对罪刑法定原则和李宁“组织卖淫罪”是否构成问题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进而引发人们对刑法基本原则乃至中国法治化进程现实处遇的深刻反思[……]

Read more

遏制刑讯逼供严控时间和地点

先评价一下专家学者们出的高招。“讯问全程录像”,应该说在实践中还是有效果的,这个措施强化了公安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刑讯违法”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刑讯逼供。所以现在一些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中开始附随讯问录像,供庭审播放,以证明口供来源的合法性。但录像并不能完全遏制刑讯。公安人员有可能在讯问录[……]

Read more

小议“村官”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在村民眼中,“村官”就是村里的“政府”。这些“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在农村基层产生的负面、消极的影响不容忽视:“村官”犯罪首先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它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可信度下降;再次,“村官[……]

Read more

内外勾结盗窃犯罪性质的认定

内外勾结盗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等特殊主体与社会上的一般主体相互勾结,共同盗窃单位内部公共财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混合主体共同盗窃。其犯罪性质如何认定,高检和高法曾在早期的司法解释中有过规定。但这一解释,后来不断受到理论界的批评。因而,对内外勾结盗窃,如何定性?目前仍莫衷一是。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Read more

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必须以不作为人负有一定作为义务为要件,而先行行为则是不作为人负有作为义务的来源和根据之一,换言之,行为人如果因其先前实施的行为使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就由此产生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因此,先行行为既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的根据和来源,也是行为人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的[……]

Read more

无罪推定原则法律研究

无罪推定,是有罪推定的对称,滥觞于古罗马诉讼中的“有疑,为被告人利益”之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任何被怀疑为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控告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假定其无罪或者推定其无罪。在现代社会,无罪推定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司法原则之一,并承载起体现和尊重人权之重任。在我国,1[……]

Read more

解析犯罪构成体系及其要素之争

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是否有必要改变

关于犯罪构成应具备哪些共同要件,我国刑法学界传统的且目前仍居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四要件说。即认为,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四大要件。但也有不少学者对传统的四要件体系提出了异议,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之进行修正。即有二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