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案的程序性预防——以修改后刑诉法的内容为背景

尽管刑事错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的,但若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效采取科学的取证、质证等方法,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案的发生。在通常情况下,从立法者到执法者,都为司法公正的实现不断努力着,但公正的真正实现却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前提条件是立法者要尽可能制定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修改[……]

Read more

检察机关适用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思考

【内容提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特别没收程序。启动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必须在犯罪类型、犯罪人状态、可供没收的财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以及其他程序性条件。与其他刑事诉讼程序不同,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适用的是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标准”,证明责任也是适用“[……]

Read more

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若干检讨

【内容提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对于解决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适用范围方面,立法从案件性质与逃匿时间两方面加以限制,实无必要性。在案件证明方面,应当在检察机关与利害关系人之间合理分配举证责[……]

Read more

试论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规制

【内容提要】防止冤假错案,维护程序公正,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可谓任重道远。无疑,法律的颁布不等于实施。除了刑事法官的价值观念、法律思维、职业习惯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刑事司法实践的客观因素作用,作为价值性冲突规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适用仍有其难处。本文以庭审阶段非法[……]

Read more

被告人是否有权要求出庭时解除手铐?

2009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刑事警务保障规则》第16条规定,在法庭审判活动中,应当为被告人解除戒具。未经审判的犯罪嫌疑人,视同无罪,有不身着囚服、解除戒具(手铐)的权利。如果身着囚服带着手铐脚镣,会给公众(陪审团)留下嫌疑人有罪的主观印象。但现实中此权利并没有得到严格贯[……]

Read more

录音录像制度与非法证据排除分析

【内容提要】在刑事案件的证据取证过程中,需要对被告人进行犯罪证据的录音录像取证,因此我国刑法提出了有关审讯录音录像取证制度,对于我国司法取证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刑事案件在刑侦过程中的证物核实,可以有效规范侦查讯问的合法性,有效制止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的取证行为,充分保障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

Read more

论“先民后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

【内容提要】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人权保障的原则以及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的协调出发,有必要对“先刑后[……]

Read more

老海:薄熙来“专享”人权保障的七个细节

薄熙来临控不乱的诡辩,王立军“面君”不惊的指证,薄谷开来隐身不隐形的证言,辩护人灵巧发问里的机智……庭内庭外的围观者各因所需而来,又各得其所而归。这场精彩的庭审如期曲终人散,而与这场庭审一起呈现给世人的控辩盛宴却将长时间驻留在了围观者的惊愕与回味里。

一审起步济南中院,按中国法院受理的辖案原则,薄熙来[……]

Read more

舒云:为蒙冤22年的丁盛将军翻案

对丁盛将军印象深刻,还是在1969年4月,报刊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毛泽东和林彪一正一副两个主席在前,丁盛将军排在其后。也就是说,除了毛、林,170名中央委员,都按姓氏笔划排列,丁盛将军位列榜首。谁知70年代末,我却听说丁盛将军的遭遇,心中充满疑问。22年中,丁盛将军一再泣血上诉[……]

Read more

袁凌:从提篮桥到秦城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城市拆迁时代的到来,民国初年前后诞生的现代监狱,普遍经历了商业潮水的荡涤。只有提篮桥监狱幸运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一直保留着实用功能,成为独特的风景。但眼下,提篮桥监狱也将成为历史陈迹。只有秦城监狱,在燕山脚下保持着郁郁生机。一百年间,中国监狱随同现代中国史,走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