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QQ号以及其他虚拟财产能否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物予以认定,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管理可能性并因而成为财产所有权的客体。QQ号凝聚了技术和财力投入、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能够满足所有权人和注册使用权人特定用途,是能够加以管理和支配的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成果,具有财产属性,[……]
曲新久:刑法解释的若干问题
【内容提要】司法官进行刑法解释的时候,必须注意我国刑法有权解释的多元化特点,司法解释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性特征,司法解释也需要解释。刑法解释需要也离不开客观解释,司法官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追问刑法文本的真实含义。刑法解释应该在区分事实与规范的基础上,以保护法益的刑法目的为指引,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尤其[……]
刘福谦:附条件逮捕制度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附条件逮捕制度是整个逮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实践中各地在适用附条件逮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标准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发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中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意见(试行)》对于实践中附条件逮捕的规范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应通过逮捕标准的层[……]
赵秉志: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罪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与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立法评[……]
万 毅:“无解”的司法解释——评“两高”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解释
【内容提要】我国司法解释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在关键术语上出现分歧。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等非法方法”进行了不适当的限缩解释,并且对“刑讯逼供”设置了双重审查标准,因此不利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则更为合理。最高人民法[……]
韩旭:限制权利抑或扩张权力————对新《刑事诉讼法》“两高”司法解释若干规定之质疑⑴
【内容提要】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两高”分别修订并出台了各自的司法解释,虽然解释机关的相关负责人均强调“严格依法解释”,但是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违背立法精神、突破法律界限自我授权、变相限制权利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辩护权予以不当限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管辖权问题上自我授权;限缩非法口供排除范围,对被[……]
兰荣杰:对犯罪分子也要“明算账”
一方面政法机关拥有予杀予夺的极大权力,另一方面先富阶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原罪”,一旦政法机关本身有强烈的逐利动机,涉案的有产者几乎就沦为刀俎上的鱼肉。
犯罪分子。沈志成/东方IC
兰荣杰|文
“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这一原则可谓举世皆知。作为其结果,各国都有针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
蔡 杰 刘 晶:刑事卷宗移送制度的轮回性改革之反思
【内容提要】在庭前卷宗移送方式上,我国刑事诉讼经历了全案移送主义——主要证据复印件主义——全案移送主义的改革轮回。我国法律界一直将全案移送主义与庭前预断划上等号。解决我国刑事诉讼庭前预断的出路不在于采用何种方式的卷宗移送制度,关键在于完善公诉审查和庭前准备程序,以及进一步理顺诉审关系,实现审判中心[……]
死刑案件酌定从轻情节适用的检察监督
【内容提要】由于受到刑事司法政策影响,死刑改判案件中酌定从轻情节被不当适用,出现了“见陪即改”、适用不准、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可从内部机制建设,外部沟通协调,形成统一对酌定从轻情节的认识,创造有效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死刑案件酌定从轻情节检察监督
酌定从轻情节产生于[……]
陈瑞华: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
尊敬的各位检察官朋友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就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问题跟大家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可以说在我们的公诉中工作,如果说定性问题,认定一个案件罪与非罪问题、此罪与彼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认定此罪与彼罪及案件的定性过程中,证据的运用、证据的审查与判断应该是一个意以贯之的问题。从一个公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