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口供不能定案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其中,“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规定,简言之,就是“[……]

Read more

贪污罪共同犯罪中混合主体的罪行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关于贪污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尽管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有过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抽象的条文难以明确实践中的所有问题,且我国司法界及审判实践中也存在多种不同意见,尤其是对贪污罪共同犯罪中混合主体的罪行认定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混合主体贪污共犯[……]

Read more

用“瘦肉精”喂养生猪并予以销售的行为如何处罚

作者:高洪江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邓克伦,江苏沛县华物园特种养殖场负责人。因涉嫌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于2002年12月10日被逮捕。

被告人邓克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6月17日以(2003)苏刑二立他字第003号指定管辖决定书指定由江苏[……]

Read more

利用特定身份相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贿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双方的意思表示也越来越隐蔽。司法实践中,利用特定身份相要挟,向相对方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各方看法不一,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认为,该类行为可以统称为“身份敲诈”。这里的“身份”,是指行为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格、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有出于自然事实的,例如[……]

Read more

公务的界定是认定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前,在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查办中,准确界定从事公务、村内自治事务与村级经营活动,乃是认定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通知第3条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

Read more

建立“受害人谅解”相关制度的设想

引言:

近来一些司法界的专家、学者就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恢复性司法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观点:有的认为恢复性司法制度并不适于现时的中国;有的主张顺应潮流充分借鉴与国际接轨;有的则主张“在约束中探索和发展”,也有较多的论者针对我国未成年犯罪提出了如何实行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具体操作的构想。拜读这些大作令人获益匪浅。恢[……]

Read more

部分共犯退出共犯关系可成立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和犯罪停止形态都是对基本犯罪构成的修正,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无疑成为二重修正,如何认定十分复杂,理论观点和实践做法都不尽一致。先看一个案例:甲、乙为了实施抢劫,向丙借车以作逃跑用,丙同意并将车钥匙给甲。抢劫前,丙害怕,经电话联系后索回车钥匙。但甲假意答应的同时,背着丙偷配汽车钥匙,当晚与乙开着[……]

Read more

谈罚金刑的缺陷及完善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机关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附加刑之一。修订后的刑法,一方面为了加大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贪利性犯罪的打击力度,大幅度拓宽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为了强化罚金刑的执行,增加了“对于不能全部交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Read more

网络教唆犯的刑法界定

一、网络社会下的行为人犯罪心理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在当代可谓是一日千里,网民的数目更是与日俱增,截至2006年6月底,已达1.23亿,同1997年10月的数据相比,现在网民人数是当初的198.4倍。网络社区人口的繁殖,一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带来了网络不良行为,乃至引发网络犯罪。

(一)行为人心理的虚拟[……]

Read more

刑事司法活动应该避免“冲动” 走向“自制”

近年来,刑法关于诽谤罪的规定在个别地方被滥用,如近期发生的浙江遂昌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网上追逃《经济观察报》记者事件。作为专业的刑事追诉机构,公安机关这种网上追逃行为有“冲动”之嫌。不可否认,个别地方政府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处置化解矛盾的能力不高,滥用警力解决纠纷,客观上导致刑事司法环境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