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中“逃逸”应理解为“逃避救治伤者”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是作为一种加重处罚情节予以规定的,对于一般的交通肇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有逃逸情节的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致人死亡的,则要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对于缓刑的适用条件,仅仅对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因而[……]

Read more

制毒物品犯罪情况与严惩此类犯罪的建议

作者:王勇王光坤

一、制毒物品犯罪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条的规定,制毒物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可以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列示的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如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等。

据《中国禁毒报告(2008)》统计,2007年全国共查处易制毒化学品行政违法案件155[……]

Read more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

一、被害人学的意义

所谓被害人学,是以科学地探讨在犯罪发生时,被害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被害人的态度与诱发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等为目的的学问。迄今为止的犯罪学完全专注于作为加害人的犯罪人,从心理学、精神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方面来研究犯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犯罪被害人[……]

Read more

究竟是敲诈勒索,还是绑架?―对一起疑难案件的一点看法

案情回顾:被告人陈某(女)、孟某(女),受在网上认识仅有三个月的朋友“阿龙”的指使,“教训”一下素未谋面的被害人曹某(女)。2008年1月的某晚9点40许,二被告人将被害人在某麦当劳快餐店门口以打耳光、拽头发、踢踹小肚子的方式对被害人进行殴打。三天后的晚上9点50许,二被告人又尾随刚下班后的被害人曹[……]

Read more

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和滥用强制措施案件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案件(以下简称三项案件),是公安司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一种职务性违法犯罪行为。“三项案件”的存在,不仅严重败坏公安机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业已取得的成果,诋毁了广大公安民警用鲜血乃至生命赢得的荣誉,[……]

Read more

以欺骗手段获得账号密码进而支取存款构成盗窃罪

裁判要旨
行为人在取得财物之前使用欺骗手段,但是如果这种欺骗并没有使财物控制者主动“自愿”将财物交付行为人,而是行为人使用了秘密窃取手段获得财物,行为人的行为应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案情

被告人梁仁贵在互联网上看到有通过网上交易获取他人密码、账号窃取钱财的介绍,遂通过中国网络业务QQ购买了一个网上空间[……]

Read more

谈余罪自首的司法适用

作者:陈新华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余罪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情形。余罪自首又称特殊自首或准自首,与一般自首相比,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不要求具备自动投案的要件,但对成立自首的主体则有较为严格的界定,对所供述的罪[……]

Read more

驾车帮忙送人致乘车人重伤 损失应该如何承担?

【问题提示】行为人以义务帮工的身份骑两轮摩托车送被害人,后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伤,在承担刑事责任后,民事赔偿责任如何分担?
【要点提示】

义务帮工,往往都是出于用工人的请求或同意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这类赔偿诉讼,一般对义务帮工情形不加区分,多以公平责任,分担被害人的损失,由受益人进行一定的补偿。而本案[……]

Read more

受刑人权利的法律定位

内容提要:受刑人权利作为国家刑罚权力的对立存在,正当性的权利本质是受刑人权利法律定位的逻辑起点。对受刑人权利保护必须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对受刑人权利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即将受刑人权利和刑罚执行权力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而不是将受刑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在刑事法律关系的运作中,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