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限制地承认婚内强奸

作者:林维来源:检察日报丈夫是否能够成为强奸妻子的主体,即所谓的婚内强奸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判决结果不同。

案例一:“王卫明强奸案”。被告王卫明在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期间,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王卫明与被害人已经不具备正常的夫妻关系,在此情况下,被告人强行与被害人[……]

Read more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人格审查制度

口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过于强调适用相应刑罚固然不当,但一律求助于非刑罚措施也不免片面。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应当寻求多元的解决机制,而人格审查制度有助于检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与再犯可能性,为选择具体的刑事处遇措施提供考量的标准与依据。

在未成年人犯罪刑法适用问题上,我国刑法学界、司法实务部[……]

Read more

聚众斗殴中致被害人跳水逃避而溺死的行为定性

作者:余剑

【案情】

2006年4月11日晚8时许,胡某、钱某与魏某等人在回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暂住处途中,与邢某(在逃)因琐事发生争执。邢某回其打工的某乐器公司后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田某(在逃),田即通过魏某打电话联系胡某,双方约定通过打群架的方式解决纠纷。当晚10时许,田某纠集了彭晓某等老乡共[……]

Read more

法学研究: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实务考察

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虽是一个整体,但其内部的各要件之间缺乏层次,联系不明确,似乎是一种并列关系……各构成要件之间的历史过程和逻辑过程是不统一的,在理论上是模糊的。

——姜伟[1]

四要件说在理论上存在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因而必须加以改造。这里主要结合一些案件以及司法实务的具体做法进一步分析四要件理论[……]

Read more

盗割电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案情]
被告人张某和刘某合伙收购废旧物品,2003年10月11日,二人行至某村北地时,张某发现路东沿电线杆上的一根通信电缆被剪断后,搭垂在空中,顿时萌发了盗割电缆获取钱财的念头,二人协商后决定盗割该电缆。第二天夜里11时,二人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到事先踩好点的地方,张某攀爬上电线杆,用钢筋钳盗割电缆[……]

Read more

经传唤讯问交代犯罪事实是否构成自首

作者:江军朱帅

[案情]

2006年10月10日5时许,被告人孔某到其邻居宋某家中,采用爬窗、推门入室的手段,窃得现金2500余元。

案发后,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走访认为孔某有作案嫌疑。10月28日,公安机关依法传唤孔某至派出所。经讯问,孔某交代了盗窃犯罪的事实。

【分歧】

该案争议焦点是,孔某的行为是属形迹可[……]

Read more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法分则对一些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明文规定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此外,许多条文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这一要件,但根据条文对客观行为的描述、刑法条文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等都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司法工作人员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素,[……]

Read more

量刑辩论:检察视角与审判要求

陆而启王铁玲

2009年6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其意义在于统一裁判尺度,抑制量刑过程中的腐败,使量刑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法官不能随意自由裁量。与之同步,检察院系统对量刑建议机制也进行了探索,量刑辩论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认为,量刑辩论本身并不是新事物,刑事审判尤[……]

Read more

缓刑被撤销后先行羁押时间如何折抵刑期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对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应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但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就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如何折抵刑期作出明确的规定。[……]

Read more

理论作用在于影响立法

现代各国一般不承认法学理论是具有直接的法的效力的法的渊源,但却是具有推理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法学理论可否成为法的直接渊源,存在着相反观点的激烈争论。在以判例法为主的普通法系国家,学说的法渊源地位是非常确定的。普通法系国家的法院,以学说为根据,充分行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通过对其援引来论证或推翻成文法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