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常识主义刑法观

【内容提要】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常识、良知等在刑法理论建构、刑事司法特别是刑法解释中的作用。陈忠林教授等所主张的“常识、常理、常情”刑法观和周光权教授等所倡导的常识主义刑法观都属于广义的常识主义刑法观的范畴。常识主义刑法观充分考虑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和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对于弥合法律精英与[……]

Read more

杨支柱:对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解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最重要的内容,我认为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和“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

Read more

沈念祖:流失的年轻法官

第一次站在律师席位上的李志,看到穿着法袍坐在台上的昔日同行们,心里说不出个滋味,“原来一直坐台上,现在突然坐到台下,感觉怪怪的。”

李志在半年多前选择脱下法袍,离开工作了五年半的法院。这是北京市郊区的一家有200多个行政编制的基层法院,从2013年至今,已经有6名法官遴选到上级法院,或者是考入其他国家[……]

Read more

谢佑平 尹晓红:公设辩护人制度的价值分析

【内容提要】公设辩护人制度的价值体现在国家与公民关系以及刑事诉讼两个层面。就前者而言:该制度有助于促进民众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有助于实现被告的基本人权,以及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就后者而言;该制度较之其他刑事法律援助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能够确保辩护质量及效率、能够节约司法成本、以[……]

Read more

王建勋:法官流失的治本之道

在普通民众眼里,法官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基本上是个“铁饭碗”。对今天的大多数法科学生来说,毕业之后能进入法院,那简直是最理想的职业选择!然而,吊诡的是,不少法官正辞职而去,以至于“法官流失”成了引人关注的新闻。这还真有点儿象是司法领域的“围城”。

在一个公职热得发烫的时代,为何会[……]

Read more

楼伯坤 满涛: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策略——基于“破窗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摘要】“破窗理论”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现象延伸发展的原因,主张以控制“犯罪场”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我国防控因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犯罪剧增现象,具有借鉴意义。“破窗理论”的应用,应当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实国情出发,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宏观制度上“防破”和微观现象上“修窗”[……]

Read more

季卫东:未来中国法治秩序的构建

我们讨论法治问题,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经过35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特别要求以规则来改变治理方式。当存在竞争的时候,竞争能不能有充分的自由度?能不能公正地进行?在进行投资、交易的时候,能不能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产生明显的预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是由市场经济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

Read more

论司法中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

【内容提要】刑事政策与刑法功能上的差异,导致刑事司法中贯彻刑事政策与适用刑法一直被认为处于一种矛盾、紧张的状态,学界或将其视为水火难容,或将其看作互不来往的平行线。如何厘清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人们分歧巨大,远未达成共识。实际上,在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框架下,基于实质违法性的分析视角,刑法与刑事政策[……]

Read more

李轩:2013年中国司法观察

作者:李轩,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秘书长

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犹如一针强心剂,平衡了左右,兼顾了政经,尤其是对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浓墨重彩进行了表述,令法律界倍感振奋。一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瞬间驱散了人治回潮的雾霾[……]

Read more

何荣功:二十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动向的实证分析

【摘要】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199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禁毒报告。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20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近年增长速度放缓。在毒品犯罪种类方面,传统毒品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毒品犯罪增长趋势明显。另外,近年我国制造毒品犯罪明显增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