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与受贿往往是暗箱操作,双方既都有利可图,而一旦败露又都要治罪,所以行贿人与受贿人都心照不宣,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立法上规定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不以犯罪论处”,那么,受贿人惧怕被告发而不敢受贿,行贿人惧怕人家不收受而不敢行贿,双方处在囚徒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贿赂的发生。
腐败[……]
刑事辩护律师|金融罪犯辩护律师|知识产权犯罪辩护律师|白领犯罪辩护律师
行贿与受贿往往是暗箱操作,双方既都有利可图,而一旦败露又都要治罪,所以行贿人与受贿人都心照不宣,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立法上规定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不以犯罪论处”,那么,受贿人惧怕被告发而不敢受贿,行贿人惧怕人家不收受而不敢行贿,双方处在囚徒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贿赂的发生。
腐败[……]
【摘要】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罪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与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立法评价、[……]
我报考法学院的时候,王浩先生曾赐信劝阻,坦言他不喜欢律师这个行业,认为于人生无大意义,赚钱而已。王先生与先父抗战期间在昆明有同学之谊(王先生一九三九年入西南联大,同年先父自延安抵昆明),视我如子侄,所以才这么教诲。
其实在美国做律师未必赚钱。多数赚钱的律师都很辛苦,一周上班六十小时还自称偷懒,加上出差[……]
【摘要】风险刑法是从风险社会中引申出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刑法话语体系,近年来活跃在我国刑法学界。对比风险社会的风险与风险刑法的风险,即可发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险。风险社会的风险是后工业社会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与不可控制性,根本不可能进入刑法调整的范围。风险刑法理论将风险予[……]
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
四川大学法学院魏东
内容提要:我国首例“男男强奸案”的司法判决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刑法解释的保守性命题,值得刑法解释论予以深入检讨。“文本原意”应当获得刑法解释论的充分确认,并将其作为入罪解释时不可逾越的刚性底线,以有效杜绝司法上犯罪化现象。刑法解释[……]
排除非法羁押期间的口供不应增添“痛苦规则”的限制
四川大学法学院魏东
笔者发现,近年来不少刑事案件(其中尤其突出的是职务犯罪案件)中出现了在非法羁押期间形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即使在新刑诉法施行以来,这种“非法羁押期间的口供”也产出不少,而办案机关似乎并没有一律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但早个别[……]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法律思想的变化;(二)法律内容和精[……]
乔新生
立法者和执法者不得违背公民的意愿,强行干预公民的性交易权利,从而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
最近,河南等地对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并且由计划生育部门派发安全套。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纵容或者默许地下性交易的举动,但也有人认为,在无法从根本上禁止卖淫嫖娼活动的情况下,宣传安全的性行为[……]
巴金去世时,人们提得最多的是他晚年的代表作《随想录》。这部“文革”结束十年后推出的当代“忏悔录”,对于“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伤害做了深入的反思,切中了极“左”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痛,因而赢得热烈的回响。重温此书,却使我想起了一个多年来郁积在心中的疑问:为什么“文革”结束30年来,我们法学[……]
2013年11月中旬,我应邀到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在一个月的见闻中,令我感触最多的是台湾“检察总长”黄世铭被控泄密案。其实我在赴台之前就对黄世铭案有所耳闻。据说,黄世铭素有“只认法律不认长官”之名,曾被马英九誉为“司法铁汉”而提名担任“检察总长”。他在就职前接受立法委员质询时表示,司法官要做“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