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新久: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

“两高”联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明确规定,利用信息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依据刑法第293条第4项的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Read more

张明楷:盗窃债权凭证后骗领现金、销毁凭证的行为性质

【内容提要】盗窃不记名、不挂失的债权凭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按票面金额认定盗窃数额。盗窃记名的债权凭证后向自然人使用骗取现金的,后行为成立诈骗罪(或金融诈骗罪);如果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债权凭证后向自然人使用骗领现金的,应将盗窃罪与诈骗罪(或金融诈骗罪)实行并罚。盗窃记名的债权凭[……]

Read more

论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

根据《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对于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官判案的主要依据是制定法,如何参照指导性案例就值得研究。从案例指导制度的性质看,具有指导作用的指导性案例依附于法律条文,体现为对特定法律条文的具体解释,从而在法官寻找和发现裁判规范的[……]

Read more

刘仁文:刑法应慎重介入公民言论

作为一项宪法原则,言论自由仍然要对刑法的此种介入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要遵循利益衡量原则,确保刑法此种情形下有非保护不可的法益,而且从公共政策看,获得的收益要远大于牺牲言论自由的损失。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只有行为才能成为刑法规制的对象,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共识。但问题是,言论有时候可能成为刑法意义[……]

Read more

赵秉志:略谈薄熙来案件审判的法理问题

2013年8月30日下午,北师大刑科院“京师刑事法实务大讲堂”第6期在高铭暄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法学两院院长赵秉志教授,主题是“略谈薄熙来案件审判的法理问题”。本期讲座由北师大法学两院分党委副书记暨刑科院院长助理阴建峰教授主持,刑科院刑事诉讼法研究所副所长史立梅教授、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黄晓亮副[……]

Read more

谭世贵:薄在法庭上辩解不具有可信性

在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法庭审理中,薄熙来全盘否认了其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承认自己受贿、贪污的有罪供述(即翻供),并为自己作了无罪的辩解。但综合全案证据以及其辩解的具体情况,薄熙来在法庭上所作的辩解不能成立,不具可采性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同时,进行辩解也是被告[……]

Read more

周大伟:从身份到契约:对器官移植新法规的思考

我国在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三十二条中规定:”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排序,应当符合医疗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至于怎样排序才能保证”公平与公正”,该条例则一如往常的说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订。”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明确了立法的原则,但是还缺少”[……]

Read more

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

【内容提要】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辩证关系。刑事政策对刑法具有指引作用,但同时对刑法又具有反向制约;而刑法对刑事政策具有推动作用,但同时对刑事政策又具有制衡和规范效用。两者在双向互动的态势中寻求最优化的平衡,以实现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刑事[……]

Read more

贺卫方:复转军人进法院(附争鸣文章)

【学科分类】法理学
【关键词】无
【写作年份】2001年

【正文】
两年前,我应邀给某省法官培训班讲课,内容是中国与西方司法制度和司法观念的零星比较。讲课过程中,我表达了对我们国家在选任法官方面一种惯例的不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总是理所当然地把每年从军队复员转业的许多人员安置到法院中?为什么不要求医[……]

Read more

王永春:论律师行业自治的必要性

【摘要】中国律师行业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的有效实施,律师行业的民主管理,法律服务行业的公信力,司法改革等原因都有行业实行自治的必要性。

【关键词】律师行业;自治;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多元社会中人们的利益需求乃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而当利益相同或者相近的个体联合起来,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