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薄熙来案昨天结束了庭审,正等待宣判。薄案的审理,程序合法公正,控方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清楚,证据相当确实且比较充分。但遗憾的是,被告人完全没有认罪的表示。在我看来,薄熙来先生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若论其一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贪污几百万、受贿两千余万和在掩盖其妻杀人一事上滥用职权,都是相对次[……]
何怀宏:旁观审判记
(作者附记:本文是应一家报纸“我的三十年”之约,写于2012年初秋,但似乎没有刊出。现在对重庆事件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审判正在进行,而且公布了相当多的实录资料,我期盼着有诸多好的分析文章问世,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
“三十年”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有时还有转折的意义,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然[……]
童之伟:极权人格与薄熙来之败
我看了这两天济南中院审理薄案的详细报道,虽然审理还在进行中,但看来薄熙来先生贪污受贿两个罪名,按现行法律已完全能够成立,至于滥用职权的罪名,我确信即使没有薄谷开来女士的谋杀案,检控方在唱红打黑也中能够找到卓卓有余的罪证。从执政党的一个政治局委员跌入牢狱,这不能不说是薄先生人生的大失败。
薄熙来先生出身[……]
连岳:官员腐败常常是好事
官员的腐败,若增进了双方的利益,又无损具体第三人的人身权和(或)财产权的,即为好事。而绝大多数官员腐败,其实属于这一类。
官员是腐败好?还是廉洁好?
你的答案也许是廉洁好,我的答案暂时不说,先讲一个故事。
你是一个出色的理发师,某天国王叫你去理发,你发现他长了驴耳朵。
当晚你决定逃出这个国家,因为国[……]
苏力:法律人思维?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海涅[1]
一、问题的界定
“像[个]法律人那样思考”(Thinkinglikealawyer)这个美国法学教育界的说法,1990年代起进入中国,[2]随着社会转型,逐步流行起来。但说着说着就变了,到后来则“一切都变了,完全变了,一种悲催的(terrible)美已经诞生[……]
张千帆:如何建设平安中国
实施《刑法》确实是公安与检察部门的职权,但是要恰如其分地行使这一重要职权,必须首先建立起尊重宪法的职业习惯
一纸《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最高检察院在2013年6月20日发布。该通知一方面要求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破坏能源资源以[……]
范忠信:党“依法执政”的法律操作机制决定“法治中国”起步
当今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关键或重中之重是什么?就是党依法执政。只有依法执政开始法制操作或从法制上开始兑现,“法治中国”才算真正迈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还没有迈出来,那么其他一切“法制建设”工作就与传统中国政治没有本质的区别,顶多只能算是实现法治中国质变之前的量变准备而已。
从200[……]
徐运良:人治能容“法”,但法治不容“人”——论儒家文化与法治精神的对立与统一
内容摘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儒家文化以“人治”为核心的治国理念与法治精神是根本对立的,当然儒家文化中也有许多精华的东西。也许,在法治社会中,“以儒修身”的内在修为与“依法治国”外部规制是可以统一的。
关键词:人治法治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也确实发挥过极其重要的[……]
陈行之:在法的门前
1
标题是卡夫卡一篇小说的名字。关于这篇小说,我以前曾经谈到过(见《禁锢:戮害知识分子的法外之法》,2008-12-9),由于当时谈论的是历史话题,所以在那篇文章中我没有展开对现实问题的讨论。最近一些日子,很多牵涉到法的问题——聂树斌案,唐慧案、李天一案、曾成杰案——拥挤到眼前,似乎想躲也躲不开了。
之[……]
魏耀荣:法治刍议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尔后,经修改的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之郑重确立,法治一词之首度载入党的正式文件和宪法之中,在法律界引发热烈的讨论,学者们纷纷从法理的角度进行阐释和论证,各抒己见,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