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蔓延泛滥,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1987年6月,联合国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制毒品的危害。我国对毒品犯罪一直保持严厉打击态势,人民法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
制售假劣药品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周厚先
【摘要】
制售假劣药品犯罪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严重破坏了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本文对近年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制售假劣药品事件进行研究,对司法机关在办理该类事件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法律适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假劣药品犯罪法律问题法律适用
医药消费,性命所系。然[……]
受贿罪中“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的认定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廉政制度建设,也同时破坏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工作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
本案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理”
作者:张华
■案情
黄某犯诈骗罪被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黄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以担保他人出国为由,骗取钱财,获利1000元。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后,检察机关以证据不足未批准逮捕,但又以检察建议书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执行机关建议法院撤销黄某缓刑。法院受理执行机关建议后,[……]
麻醉他人后设赌作弊骗钱行为应定性为诈骗
《人民法院报》2006年11月21日第5版理论与实践“疑案讨论”栏目中刊登了罗勇刚同志撰写的《麻醉他人后设赌作弊骗钱—本案如何定性》一文,该文认为麻醉他人后设赌作弊骗钱的行为因不符合抢劫罪、诈骗罪、赌博罪等相应各罪的犯罪构成,因而不构成犯罪。对此,笔者认为不妥,对案件中所述陈某等四人麻醉他人后设赌作[……]
论法律“明文规定”的解释问题
作者:◇游伟
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设立在现行刑法的第三条中,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由于时代背景、主流价值等方面的差异,它与西方国家罪刑法定主义的立法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依法强化刑事司法权和依法制约刑事司法权的对立和统一。但[……]
恶作剧扔爆竹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罪
黄小红刘俏
案情:
2009年6月27日上午,罗某(17周岁、轻度智障患者)、刘某(19周岁)到街上买米时,刘某要罗某买点爆竹回去炸鱼玩。15时许,刘某骑摩托车带着罗某在溪边炸鱼时,发现离他们30多米远的溪中,张某(11周岁)躺在一个直径约为1米的水坑中洗澡。刘某便向罗某提出丢个爆竹吓张某一下,罗某表[……]
刑事案件分案审理程序研究–以关联性为主线(中国法学)
【摘要】为了防止不当的合并审理所可能造成的侵犯被告人辩护权现象,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合并与分案审理都作了严密周详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基本上没有任何规范合并与分案审理的条款,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不当合并审理既严重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又会滋生以下弊端:庭审流于形式、剥夺了共同被告人的取保[……]
使用罂粟壳做调料供他人食用的行为定性
作者:◇金石
■案情
李某、王某在筹备火锅店期间,为了增加火锅的香味,吸引顾客,扩大生意,两次从甘肃省兰州市调料市场购回罂粟壳(碎片)27千克,并故意使用罂粟壳粉末作为火锅调料供顾客食用。自2003年10月开业至案发时,在67天的营业期内,共使用罂粟壳粉末4.8千克,食用人数达5000余人次。案发后查获[……]
共同犯罪的非典型形态及其认定
作者:孙睿昕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及通行的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实施了对犯罪加功的行为,并符合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形态。笔者认为,这是对典型的共同犯罪的认定要求,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典型的共同犯罪形态,如片面共犯、继承的共犯、共犯错误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