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传统侦查方式

□邱悦

言词证据是“证据之王”,而现代侦查理念要求摒弃陈旧的刑讯逼供、诱供、指供、骗供和排除暴力取证以及变相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获取言词证据的强制性行为,体现在反贪领域,势必要求反贪干警寻找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突破新瓶颈。近年来,吴江市人民检察院一直致力于探寻反贪工作科学发展,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为载体、以科技强侦为抓手的新侦查系统模式。

一、强化网上举报的互动性

传统意义的案件线索来源是报案、控告、举报、自首、有关部门移送,且其介质均为纸质,检察机关只是被动地办案,缺乏主动性与科学性,难以适应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因此,该院在设立网上举报平台后,把重点放在与举报人的即时交流上。从得到举报人的信任开始,逐步探究举报人的心理,深度掌握举报详情,根据重要线索,启动初查程序。2006年10月5日23时12分,一个网名叫“野田”的人,通过本院举报网站投石问路。接报后,反贪干警逐步引导,反复与其交流,举报人终于在网上慢慢吐露了某村党支部书记宋某挪用公款的情况。该院迅速开展初查,一举查处村支部书记宋某挪用该村土地征地补偿款100余万元的事实;继而又通过举报人“野田”提供的线索,查处了该村会计吴兴元挪用土地征用补偿款24万元的案件,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村民的好评。

二、自行研发案件线索评估软件

传统意义上的案件线索的评估往往由案件评估小组人员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涉案信息以及办案经验,综合评估意见后,报请领导决定。这种评估带有主观倾向,并不具备完全意义的客观公正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侦查人员的变更,往往会使案件线索流失。自2008年始,该院反贪部门与技术处共同自行研发了案件线索自动评估辅助决策系统的软件,它集案件线索的收集、储备、分析、比对、评估为一体,比较完备,能自动生成评估等级,实现了对案件线索评估的一体化辅助,从而避免了评估随意性、决策的盲目性、线索收集储存的零碎性、分析比对的不科学性。对此,今年的《检察日报》和《反贪工作指导》均作过报道。

三、侦查取证方式由“硬”变“软”

反贪工作是人与人的较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反贪干警在讯问与询问过程中,必须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既不能让犯罪嫌疑人遭受非法的待遇,也要杜绝实施不法的行为。为此,该院一是坚持硬件水平:强势推进涉案人员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及时储存、固定、分析、运用证据,既能防止翻供,还能起到保护干警的作用;引进十六通道的心理测谎仪辅助讯问(询问),在查案中适时运用;询问(讯问)过程中进行远程指挥互动交流,即时固定证据、防止重复劳动;适时允许犯罪嫌疑人与家属通过视频亲情会面,体现人性化办案原则;制作警示F1ash辅助审讯,以警示画面和音乐感化其心理,软化对抗状态。二是讯问(询问)更具人性化。建立涉案人员的健康状况档案,每人一表,由承办人员与涉案人员共同签字;与医院共同建立绿色救治通道制度,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其生命健康权得到有效保障。尝试谈话方式的改变,界定逼供、指供、诱供、骗供的行为与合法、合理的讯问(询问)方式的界限;以法律政策宣传、违法犯罪行为展示、适时出示证据为基础,互相交织运用,打破涉案人员的心理防线;案件办结回访检讨,以视频资料为平台,回访检讨办案过程中的不文明、不规范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