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发生在山区边远乡镇中小学校的职务犯罪案件也逐年上升,并有蔓延之势。

笔者根据某偏远县检察机关所办的案件分析,目前,农村边远乡镇中小学校职务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一把手”犯罪比例较大。现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大事、小事校长一人说了算,有的人在工作上独断专行,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大肆侵吞挪用公款。2、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3、犯罪性质越来越严重,影响恶劣,社会危害越来越大。4、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把手”权力过大,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是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学校内部,校长书记一肩挑,权力过大,特别是在财务、人事的管理上,校长一支笔,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部门对下级的领导也仅限于对业务的指导上。

2、财务管理混乱是滋生腐败的另一个原因。在一些学校由于人员少,往往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校长既抓教学又兼总务,一人独揽大权,或只设会计一人,在财务管理上,有章不循,随意性大。

3、教育投入不足,教学之外开支过大,导致乱收费现象严重。

4、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

防止乡村中小学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对于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集体决定,民主决策,防止权力的滥用。

2、建立健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要求的各项财务制度、收支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其次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第三要加强对学校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3、加大对各级学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育经费足额拨付,为教师安心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4、要切实加强在教育系统的法制教育和廉政建设。要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教育系统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和廉政教育,尽快建立起社会化大预防的工作机制。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