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日,河南省渑池县检察院预防部门在分析预防职务犯罪信息资料库的个案预防有关内容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中职务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致使部分群众集体上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对此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一些村干部素质较差,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不依法办事,他们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一部分人谋利益,甚至是一已之私。

2、部分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收入少,支出多,不建立台帐或台帐不全,有的甚至还是“包包帐”“本本帐”,有的村组私设小金库,私留大量帐外资金导致村组帐不能如实反映村组财务,为村组干部谋私利创造了条件。

3、有的村组执行财经纪律不严,甚至是“谁收钱谁花,谁管财谁当家”,不该支的乱支乱花,造成非生产性开支比例过大,招待费用过多,为谋私者留出了违法乱纪空档。

4、部分村组干部不能树立正确金钱观,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贪污挪用移民征地款、高速路款、征地补偿款,中饱私囊。

5、农村工程发包制度不健全,存在暗箱操作,私自发包现象,部分村组干部趁机虚抬价格,从中大肆受贿。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虽然涉及金额较小,但群众反映强烈,严重破坏干群关系,致使干部群关系恶化,甚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乡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要预防和减少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必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

二、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项措施:

1、改善基层组织干部的选拨任用制度,正确引导人民群众把那些思想好、意识好、能力强、想办事、会办事、又懂管理,能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举出来,担任村组干部,加强村组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对那些年轻有为,知识水平较高,有魄力,有进取精神的农民,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早日得到群众认可,及早进入基层领导岗位。

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村干部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观念。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处理好权利与义务,权利与金钱的关系。

3、强力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里的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交由村民理事会讨论决定,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并及时连同村财务一起在村务公开栏公布,让群众明白放心,干部踏实安心。

4、实行村财乡(镇)管,把好财务关口,严查全部财务收支及资金“小金库”,保证村组财务全部交乡(镇)财管中心统一核算。收多少,支多少,严格按有关审批程序开支。

5、对村组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经村民理财会通过后,全部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村民理财小组及时邀请司法、纪检、检察等介入进行监督,确保招标公开、公平、公正。以达到工程优质,干部优良的目的。

6、充分发挥乡(镇)纪监检委的监察、监督作用。对村组干部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及时介入,从严,从重查处,并按时上报有关单位备案,构成犯罪的依法由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结合典型案例对村组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为村组干部上法制课等形式,使他们远离犯罪,不敢犯罪。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必须认识到职务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相信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和落实预防对策,利用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运用一系列有效手段,“惩防并举”重点在防字上做文章,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张国志杨瑾瑜

农村基层干部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2005-3-25【大中小】近日,河南省渑池县检察院预防部门在分析预防职务犯罪信息资料库的个案预防有关内容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中职务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致使部分群众集体上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对此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一些村干部素质较差,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不依法办事,他们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一部分人谋利益,甚至是一已之私。

2、部分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收入少,支出多,不建立台帐或台帐不全,有的甚至还是“包包帐”“本本帐”,有的村组私设小金库,私留大量帐外资金导致村组帐不能如实反映村组财务,为村组干部谋私利创造了条件。

3、有的村组执行财经纪律不严,甚至是“谁收钱谁花,谁管财谁当家”,不该支的乱支乱花,造成非生产性开支比例过大,招待费用过多,为谋私者留出了违法乱纪空档。

4、部分村组干部不能树立正确金钱观,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贪污挪用移民征地款、高速路款、征地补偿款,中饱私囊。

5、农村工程发包制度不健全,存在暗箱操作,私自发包现象,部分村组干部趁机虚抬价格,从中大肆受贿。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虽然涉及金额较小,但群众反映强烈,严重破坏干群关系,致使干部群关系恶化,甚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乡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要预防和减少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必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

二、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项措施:

1、改善基层组织干部的选拨任用制度,正确引导人民群众把那些思想好、意识好、能力强、想办事、会办事、又懂管理,能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举出来,担任村组干部,加强村组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对那些年轻有为,知识水平较高,有魄力,有进取精神的农民,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早日得到群众认可,及早进入基层领导岗位。

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村干部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观念。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处理好权利与义务,权利与金钱的关系。

3、强力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里的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交由村民理事会讨论决定,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并及时连同村财务一起在村务公开栏公布,让群众明白放心,干部踏实安心。

4、实行村财乡(镇)管,把好财务关口,严查全部财务收支及资金“小金库”,保证村组财务全部交乡(镇)财管中心统一核算。收多少,支多少,严格按有关审批程序开支。

5、对村组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经村民理财会通过后,全部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村民理财小组及时邀请司法、纪检、检察等介入进行监督,确保招标公开、公平、公正。以达到工程优质,干部优良的目的。

6、充分发挥乡(镇)纪监检委的监察、监督作用。对村组干部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及时介入,从严,从重查处,并按时上报有关单位备案,构成犯罪的依法由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结合典型案例对村组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为村组干部上法制课等形式,使他们远离犯罪,不敢犯罪。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必须认识到职务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相信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和落实预防对策,利用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运用一系列有效手段,“惩防并举”重点在防字上做文章,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张国志杨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