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大开仍继续行驶致乘客摔死如何定性

作者:高维俭新闻来源:检察日报案情:2003年10月31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廖某驾驶大客车营运,犯罪嫌疑人刘某(17周岁)是该班客车售票员。被害人蒋某(40余岁)搭乘该客车行至其目的站,因车费问题与刘某发生争执,刘某和廖某遂不让蒋某下车。随后,刘某关闭车门,廖某驾车继续行驶。途中,蒋某站在车门口,打开车门要求下车。刘某见状说:“把车门开了,我不喊停车,你还是下不去。”此时,廖某明知蒋某打开了车门,仍然驾车继续前行至一个下坡,致使被害人蒋某身体失去平衡,被摔出客车外。见状,廖某急忙停车,与刘某一道将蒋某送往医院,途中蒋某死亡。经鉴定,被害人蒋某系严重颅脑损伤死亡。

分歧意见:对廖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

Read more

对商业贿赂的三重解构

从权力规制的角度看是腐败行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从权益保护的角度看是侵犯私权的行为

程宝库谢荣昌董冬冬

编者按2005年夏,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宝库的一项调查商业贿赂的研究课题,被新华社内参刊发后,引起了中央高层对商业贿赂的关注。当年8月,中央纪委召开会议研究治理商业贿赂的问题。随后,中央作出一系列部署,决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四年来,程宝库对商业贿赂的研究不断深化。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发程宝库和他的学生新近撰写的三篇理论文章,以期对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有所裨益。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世界上“最古老的临时性职业”之一的行贿与受贿就犹如影子一样困扰着世界政治体制的运[……]

Read more

针对的特定人和物放火但又未造成损害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案情]

甲与乙是同村人,二人保持了多年不正当男女关系。2006年农历十一月初,乙因儿女的反对,断绝了与甲的来往,甲因此怀恨在心,并多次扬言要杀死乙及全家,烧掉乙家房屋。2007年1月12日凌晨1时左右,甲带了尖刀、大挂锁、打火机、楼梯等物,先将乙家大门从外锁住,后爬入乙家。甲到乙家的杂物间拿了一捆斫皮放在乙家正屋的木制后门旁,把汽油浇到斫皮上,然后用带来的打火机点火。火轰地一下着了起来,将后门烧着,被乙发现。火被乙及儿女扑灭。未造成人员的死亡和财产的焚毁。

[分歧]

在本案中,甲的放火行为构成何罪,有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甲的放火行为,是危害了乙家这个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及乙家的财产安全,针对的[……]

Read more

刑事再审中发现原审没有认定的新事实该如何处理

[案情]

李某因犯强奸罪于2009年7月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被害人的近亲属提出申诉称,法院在审理该案过程中,没有向被害人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没有通知被害人参加诉讼,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的公正判决。2010年3月,某县人民法院审查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七条第(八)项的规定决定再审,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李某有猥亵儿童的行为,可能影响定罪。

[分歧]

再审中发现原审没有认定的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对此应如何处理,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合议庭在讨论时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再审程序是对原审裁判在认定事[……]

Read more

共同犯罪部分被告人撤诉时二审如何处理

作者:杨小雄

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只有一人上诉的,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并且一并处理。所以,二审对其他没有上诉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法律的适用有可能作出新的认定或变更(例如,一审对未上诉的被告人自首未认定;二审期间未上诉的被告人检举揭发重大犯罪嫌疑人,或提供破案线索等)。问题在于,当二审对其他未上诉的被告人因事实或者法律适用有变必须作出重新判决时,对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申请撤诉,且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已认定的上诉人的事实和法律的适用没有问题,其撤诉并不影响其他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时,是否允许上诉人撤诉?

一种意见认为不允许被告人撤诉。理由是:如果允许被告人撤诉,已启动的二审[……]

Read more

盗窃罪之当众窃取物品的行为定性

作者:李波

王某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期间,利用十字路口红灯的停车时间,多次从他人所骑的摩托车后尾箱中取走提包、手机等物品后逃走。2004年12月,王某再次作案时被群众抓获,被扭送至公安机关。

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是肯定的,但其行为构成何罪却是一个难点。审理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王某在被害人不知情的状态下,秘密窃取他们财物,且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另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因为王某在取走他人财物的时候并不是秘密窃取,而是在许多人看到的情况下公然取走的,其行为符合抢夺罪的犯罪构成,构成抢夺罪。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在应[……]

Read more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正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给予了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了网络犯罪概念、特点及构成特征后,还对网络犯罪的具体类型进行了阐述。接着,本文就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网络引发的管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最后,本文整理了网络犯罪规范的框架,同时指出了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网络犯罪;互联网;管辖权;立法完善

计算机及其网络堪称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们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例如信息时代,发生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在从其运用中获取利益的同时,以其为目标的犯罪行为也[……]

Read more

先提性要求后施暴力的行为可否定性为强奸罪(人民法院报)

叶文炳

[案情]
2004年6月6日凌晨2时许,叶锦某在福建省漳平市桂中路张清某的发廊店内按摩时,要求与小姐胡燕青发生性关系。遭拒绝后,叶锦某殴打胡燕某及陈美某,打完离开发廊后,叶锦某越想越不舒服,又邀集了黄祖某、苏李某等人,乘一部皮卡车(车号闽F50722)再次赶到发廊,再一次踢打小姐。打后,叶锦某、黄祖某等人乘车往东坑口方向行驶,至三叉路口处,发廊店主张清某及其小舅子陈思某骑摩托车追上来,责问为什么随便殴打其店员,叶锦某、苏李某、黄祖某等人又一起殴打陈思某、张清某。经鉴定,胡燕某、陈美某、陈思某、张清某的伤为轻微伤。

[评析]
该案在审理中出现了分岐:

一种意见认为,叶锦某向胡燕某提出性要求遭拒[……]

Read more

试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提要:不作为犯罪的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着客观的联系,这种客观联系就是追究不作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研究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对于追究犯罪,正确量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刑事责任

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提出最早见于Stubel于1805年的《犯罪之构成要件》一书,此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刑法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刑事立法和行事司法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刑事案件,就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和刑法科学研究中,正确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视的。从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来看,犯[……]

Read more

小议“村官”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在村民眼中,“村官”就是村里的“政府”。这些“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在农村基层产生的负面、消极的影响不容忽视:“村官”犯罪首先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它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可信度下降;再次,“村官”犯罪容易引发集体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发。因此,“村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公正性,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是当务之急。

首先,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