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2005年5月12日凌晨4时许,某街道办事处聘用的安置房看护人杨某、陈某、张某,身着迷彩服、臂戴“街道综治办”的红袖标,巡逻时看见了苏某及其老乡。带班的杨某提议冒充警察检查证件,如果拿不出就打他、逼出钱财,陈某、张某均同意。三人上前围住苏某,杨某说:我们是派出所警察,把身份证、暂住证拿出来看。苏某表示未随身带证件,杨某就说要罚款50元。苏某不肯,杨某、陈某对他拳打脚踢,在他交出200元后让其离开。事后,杨某分得150元,陈某、张某各分得25元。后经被害人报案,杨某等三人被抓获归案。对于本案是否具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这一加重处罚(在10年以上有期徒[……]
证据动力学: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和犯罪重建理论
证据动力学: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和犯罪重建理论。
摘要:根据犯罪证据所推断的犯罪状况和犯罪行为的结论(犯罪重建)很少能够做到精确无误。故围绕犯罪重建的课题,依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讨论对物证盲目崇信的谬误,并进一步描述,当证据之间发生物质传递时,证据动力学的原理就将发挥作用,直至审判的结束。
关键词:证据动力学;犯罪重建;物质交换原理
在法庭科学家肩负的所有职责中,对犯罪事件和行为进行重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与可信的目击证人陈述相配合,犯罪重建可以成为另一种证明案情的有力途径。当与证人、目击证人陈述发生矛盾时,它所证明内容在客观程度上超过证人证言。在缺乏目击证人的情况下,它可以被用以调查和确定在犯[……]
警、检一体化:超越现实的制度设计
警、检一体化:超越现实的制度设计
摘要:警、检一体化模式的提出旨在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其基本要求是检察对侦查的管理、领导、指挥和监督,与之相适应,应改革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确立司法审查制度并强化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警、检一体理论缺乏司法环境的现实基拙,因而注定了其“空中楼阁”式的理论结局。针对当前誉、检关系之间存在的冲突,可以从捕诉一体化改革、检察官提前介入“证据把关”、重设“预审员”等途径加强警、检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从建立立案、强制处分和撤案备案制度,以及畅通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途径促进侦查监督,以此确保侦查程序的公正。
[关健词]警、检一体化;侦查监督;诉讼效率;司法审查
一[……]
关于刑事证据规格的问题
所谓刑事证据规格,是指侦查、检查和审判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等不同阶段,依据刑法规定的各罪的不同构成要件,统一规范和遵循的收集、提取、采信证据的行为,证明案件发生、发展、情节、手段、后果等实在,及时侦破案件,准确认定犯罪事实,依法定罪科刑的刑事诉讼证据形态的依据和标准。在审判实践中,常有一些案件缺少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又不具备连续性、完备性和排他性且缺少必须的逻辑推理,起诉到人民法院后,由于指控证据不足和运用证据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案件定性难。这种现状长期困扰着刑事审判的效率与质量,导致一些案件的久拖不决。应当说,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案件罪种证据规格构成的标准,没有衡量罪种证据的[……]
对农民犯罪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是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因此,农民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结合我县检察院近三年来审查批捕的刑事案件,对农民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遏制农民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农民犯罪的特点
(一)农民犯罪嫌疑人在刑事犯罪嫌疑人数中占绝大部分
2002年至2005年3月垫江县检察院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1018人,其中农民犯罪嫌疑人有787人,占77.31%.在2002年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372人[……]
丢失枪支不报罪:故意犯还是过失犯
丢失枪支不报罪:故意犯还是过失犯
贾学胜
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法律规定。如何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长期以来在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因为行为人对丢失枪支的行为主观上是明知故意的。其二认为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理由是行为人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出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心理态度。其三认为本罪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理由是行为人对严重后果的发生不仅可以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而且可以出于放任的心理态度。
其中,第一种观点将丢失枪支不及时[……]
利用工作上便利虚增积分后兑换成联华OK积点是否定性为盗窃罪
作者:朱铁军
[案情]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举办“客户手机消费满5000分的可换得联华OK积点100元”促销活动,根据活动规则,客户到其营业厅免费申领一张可持续使用的上海移动“积分随心换”移动·OK联名会员卡后,可将手机消费积分兑换成联华OK积点存入该卡内。持该卡可在许可的联盟商户进行消费,并享受规定的积分、抽奖、折扣等优惠。在该公司工作的被告人童某、陈某、吴某于2006年2月至12月间,利用其他同事的工号和密码使用单位电脑,各自为朋友的手机私自增加消费积分,同时指使他们分别办理联华OK卡后将不断增加的积分经网上兑换成联华OK卡积点分,并持卡进行消费。被告人童某、陈某、吴某虚增的积分经网[……]
单位共犯和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理解–某村经济合作社和吕某滥伐林木案
[基本案情]
1998年11月,Z市某镇某村为筹集山林管理费用,经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研究决定后,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以6000元的价格将村属一集体山上的杉树出售给邻村村民吕某,由吕某按照村留养要求自行采伐。同年12月间,吕某共采伐杉木41.4立方米。
2002年8月,因村级班子换届产生矛盾,有村民向Z市公安局(林业公安科)举报,要求查处某村滥伐林木的行为。
2002年11月,市公安局(林业公安科)经调查,确证上述案情属实,遂书面决定:1、该村集体滥伐林木的数量没有达到当时的刑事立案标准,不予刑事立案;2、因滥伐林木行为发生在1998年12月,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
试论单位犯罪的几个问题
我国刑法典第30条、第31条对单位犯罪作了规定。根据第31条的规定,所谓单位犯罪,就是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两条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单位犯罪的法定性,即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一、对于单位犯罪的概念需要明确的问题
1、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是否是单位犯罪的必要条件
我们认为,就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而言,大多数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但不能将其上升到作为单位犯罪必备要件的高度。我们界定一种犯罪主观上是否具有牟利的动机[……]
不在户籍地居住取保候审应该由谁来执行
朱某因涉嫌滥用职权罪被甲市检察院立案侦查,后被依法取保候审,但在送达公安机关执行时出现了不同意见。朱某的户籍在甲市乙区,后因购房迁至甲市丙区,现在丙区居住,但其户籍仍未迁至丙区。乙区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不在本辖区居住,无法监督执行为由不予接收;丙区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户籍不在本区为由不予接收。笔者认为,应由丙区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更为合理。
执行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通说是指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在一般情况下,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是一致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因工作、购房、务工等原因,很多人离开户籍所在地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将户口迁入新的居住地,这种情况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