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苏力选择的风景

——苏力新书《走不出的风景》读后

两年前就听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蒋浩先生要将苏力在各类典礼和会议上的精彩致辞结集出版。在该书正式问世前,我有幸提前阅读了此书正在编辑中的电子版本。我想,自己大概是最早看到这本书原稿的读者之一。最后,苏力给这本新书取名为《走不出的风景》。刚看到题目,好像是一本旅行者的杂记。不过,随着书中的文字翻转,场景更换,在人们面前展开的不啻苏力近十年人生旅途中的心灵走光。

说实话,我喜欢苏力富于诗性的致辞文字甚于他那些常常引发争议的法学思辨言说。前者温馨并明朗,后者则稍显执拗和暧昧。

苏力,江苏启东人,本名朱苏力。早年当过军人,复员后,没有进法院,但进了法学院。我最早听说[……]

Read more

李轩:建议从资深律师中选拔法官

“司法部门要善待律师,把他们视为共同体中的一员。”上周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律协宪法学与人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轩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建议改革用人机制,从资深律师中甄拔检察官和法官,真正建立包括三者在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以法治精神培养公民人格
“制度转型的核心是法治转型。”李轩将其形象化为“刀治向水治的转型”,“水治”要求国家为“民有、民治、民享”。他认为,一个社会的人民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很难建立法治社会,目前需要通过以法律方式的治理培养一代又一代公民。
李轩参与“围观”了李庄案、北海律师案等舆论焦点案件,他认为,以律师为主导的个案普法意义不容低估,律师依法维权的言行启蒙了[……]

Read more

何家弘:预防错案到底有多难

刑事司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纵一个坏人”。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下面,这都是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刑事错案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法制不太健全的国家有刑事错案,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也有刑事错案。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许多州都建立了“无辜者中心”(InnocentCenter),通过“无辜者行动”(InnocentProject)对可能错判的案件进行复查。
2011年4月,笔者应邀到美国的辛辛那提市参加了关于刑事错案的国际研讨会,得知美国的无辜者行动已通过DNA检验发现并纠正了271起错案。错案是刑事司法的[……]

Read more

死缓限制减刑案件的裁判思路探究

作者:赵晓荣兰新华刘泽斌

本文以各地(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山东省潍坊及威海市、陕西、山西、安徽、湖南株洲及长沙市、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广州及中山市、海南等)法院的17则首例限制减刑(案件为样本,结合S省S市法院的实践,归纳和分析死缓限制减刑案件裁判思路的历程、差异和如何选择。17则案例,其中故意杀人12例,故意伤害3例,贩卖毒品1例,抢劫等1例(包括撤销限制减刑1例,最高院指导性案例1例。)。
一、裁判思路历程:如何从死刑、死缓到限制减刑

法官判处被告人死缓限制减刑的思路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轻到重,简单化的少杀慎杀

有部分法官将刑罚从轻到重层层递进排列,把死缓作为死[……]

Read more

虐待罪的认定及处罚

【学科分类】犯罪学
【出处】本网首发
【关键词】虐待;认定;处罚
【写作年份】2013年

【正文】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由于虐待行为所采取的方法,也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因此,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本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家庭成员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成员构成:
1、由婚姻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最初的家庭成员,即丈夫和妻子。夫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是最初的家庭关系,它是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如果形成一种收养关系,则就成为家庭关系,它实质既[……]

Read more

陈兴良:身份犯之共犯——以比较法为视角的考察

【学科分类】刑法学
【出处】《法律科学》2013年第4期
【摘要】共犯与身份是刑法理论上一个较为疑难的问题,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对此都有明文规定,因此形成关于共犯之身份犯的教义学原理。我国刑法并没有关于共犯与身份问题的一般性规定,而只是在刑法分则中存在个别性规定以及在有关刑法解释中存在规定,并且这种规定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本文采用德日刑法学关于共犯之身份犯的教义学原理,结合我国刑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共犯之身份犯的定罪及量刑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本文对于从法理上正确理解共犯之身份犯,并为共犯与身份的立法与司法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共犯;身份;纯正身份犯;不纯正[……]

Read more

白林:联合国反死刑日寄语

10月10日是联合国反死刑日。

全球被执行死刑的人数每年达数千人,任何司法体系都无法避免误判,所以其中必有无辜者。我想借这个日子强调:因为死刑不可逆,全球多数国家已不再接受这一刑罚。在我们生活的国度中,尽管我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上有差异,但司法错误可以不被纠正的想法是不能容忍的。

错误的死刑裁决一旦付诸执行,一切都不可挽回。

法国实施死刑有数百年。大革命之后,几次尝试废除死刑都以失败告终(1791年和1908),或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1848年)。在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死刑始终是惩罚致命性暴力犯罪的通用刑罚。法律规定罪犯“必须被砍头”,公开行刑一直延续到193[……]

Read more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体系为视角

金泽刚

【内容提要】根据危害行为与食品安全的密切关系和对食品安全法益侵犯的程度,可以把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划分为典型形态的危害食品安全罪和非典型形态的危害食品安全罪。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应当注意区分两种形态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对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设立专门的罪名,以完善罪名体系。基于严格的罪刑法定精神,借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罪名惩治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可能会给刑法规定的罪名体系造成矛盾,甚至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
【关键词】食品安全罪名体系刑法规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从“苏丹红”[……]

Read more

侯晓焱:羁押必要性应作狭义解读

修改后刑诉法第93条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在该条款适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该法第94条的关系,否则将出现法律适用的冲突。

法律适用可能出现的冲突

从制度文本看,第93条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与第94条规定的相关机关依职权改变强制措施的权力,在侦查阶段很可能出现冲突。依据第93条,在侦查阶段,如果检察机关认为无羁押必要性,可以建议侦查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但侦查机关并无采纳的义务,而是自行斟酌是否采纳,并将处理情况在十日以内通知检察院。与此相对照,依据第94条,如果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发现已经采取的逮捕措施不当,应当及时撤销,此时无需事先征得侦查机关同意。附条件逮捕中后来的撤销逮捕就属于这种情况[……]

Read more

张明楷: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

【学科分类】刑法总则
【出处】《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摘要】两个犯罪之间具有排他关系时,才存在明确的界限;刑法理论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所提出的观点往往缺乏法律根据,曲解构成要件,没有现实意义,增加认定难度;妥当的做法应是,不必讨论犯罪之间的界限,正确解释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对案件事实由重罪到轻罪作出判断(有时也可能由轻罪到重罪作出判断);并善于运用想象竞合犯的原理,准确适用刑法条文。
【关键词】犯罪;界限;竞合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由于犯罪错综复杂,为了避免处罚空隙,刑法不得不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规定各种类型的犯罪。因此,部分条文规定的犯罪之间具有相似性,一些条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