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他人以自己名义存入的存款应该如何定性

案情:汪某因找不到身份证,即用妻外甥孙某(孙于5年前到汪某经营的某冰品有限公司上班)的身份证以孙某的名义在河南省洛阳市某银行分理处存入现金16万元,办理了两张定期为一年的存单,每张为8万元。后孙某提出要离开该冰品有限公司,汪某一次性付给孙某5万元工资(该5万元为存单)并退还所保存孙某的身份证。随后一个月内,孙某到洛阳市某银行分理处谎称本人存单遗失骗取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用自己的身份证将汪某所存16万元存单挂失,几天后孙某将该笔存款转存,次日全部取出占为己有。

分歧意见:对于孙某行为性质的认定,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因为汪用孙的身份证件到银行办理存单,实质上是将[……]

Read more

我国应加强刑事没收制度立法-兼谈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衔接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高度重视对腐败犯罪收益的追缴、没收,资产的返还以

及相关方面的国际合作,辟专章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为了切断毒贩的资金链,应对层出不穷的洗钱犯罪,1988年的《联合国禁毒公约》已专门设置了一个相当完善的没收措施体系。

我国早在上世纪就签署了《联合国禁毒公约》,近些年又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是,一旦将诸项公约中关于“没收”的规定与我国现行的刑事没收制度加以参照,就会发现我国现行没收制度很难满足国际公约在此领域的具体要求。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1、刑事[……]

Read more

留在单位等待处理本案徐某是否构成自首

作者:钟小汉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4年1月1日5时许,徐某与同单位职工王某因为感情矛盾在双方亲友的陪同下,找单位值班领导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徐某用随身携带的刀朝王某腰部刺了一刀(后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案发后,单位领导及被害人亲属随即送被害人前往医院救治,徐某与其亲友留在单位(徐某称等待单位领导处理此事)。7时50分许,公安人员接到该单位报案后,将徐某从该单位带走,带走时徐某没有抗拒。到案后,徐某交代了作案经过。[评析]:对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存在二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的行为不构成自首。理由是:徐某在案发后未离开单位,主要是因为单位领导目击了整个伤害过程,徐某是被动的[……]

Read more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范围

旧兼从轻原则是一个刑法适用原则,指除了对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即往的效力。它是刑法罪行法定原则中从旧原则的发展。如美国1987年颁布的宪法第9条第3款规定“不得通过溯及即往的法律”,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第8条规定“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著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犯罪行为前已制定,公布和合法施行的法律,不得处罚任何人”,以及联合国于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5条第1款规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照国家法或国际法不构成刑事犯罪者,不得椐以认为犯有刑事罪,所加之刑罚也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的规定。如果在犯罪之后依[……]

Read more

李某强索过路车辆钱财共计350元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案情】
一辆货车(车上连司机加车主共三人)行至一收费站处排队交费的空挡,当地人李某见这辆车是外地车,顿生歹意,过来隔着车窗玻璃向该车司机要钱,司机不给,李某从地上拿起半块砖头,威胁说:如果你们不给钱的话,就将他们的货车玻璃砸破;并将该车前车灯砸出裂缝;该车司机迫于无奈,给了他50元钱。李某见钱这么容易得手,就接连的用此方法威胁排队交费的外地司机;而司机和车主认为自己是外地人,不敢惹事,就一再忍让,有7辆外地车给了李某共计350元钱。
【分歧】
审理过程中针对李某如何定罪产生分歧。主要有以下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该案中李某当场使用暴力威胁排队交费的外地车辆的司机,强行劫取外地车辆司机财物,符[……]

Read more

勿让侦查策略吞噬了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

在我国的侦查活动中,存在利用犯罪嫌疑人的趋利避害心理进行策略性讯问的现象:如声东击西,设法让犯罪嫌疑人对一个“伪问题”集中精力抗辩与防备,侦查人员趁其在“真问题”上失去警觉或松懈防备时,取得嫌疑人的供述;或者并不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强制到案的理由,而是反问“你知不知道今天为什么把你带到公安机关来?”“没有事情是不会把你带到公安局的,好好想想自己做了什么,赶快坦白交代!”等等。上述情况反映出一个问题:一些侦查人员主观上迫切希望通过讯问取得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忽视了程序正义的价值。

人类具有理性,能够在预测后果的情况下理智地决断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趋利而避害。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认识和预见是人类理性[……]

Read more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

摘要:
长期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允许被害人向被告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存在较大的争议,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适用出现不平等,不利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得到公平的待遇,损害了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立法规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和弊端,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的相关法律,进一步探讨了阻却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现行法律观点,并提出了确立我国刑事附带民[……]

Read more

美国的经济犯罪和打对策击

近日,公安部有关部门对美国的经济犯罪及执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听取了美国专家介绍美国的司法体制以及美国的经济犯罪情况;先后与美国特工局、联邦调查局、国税局、海关总署、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等联邦执法机构进行了交流;同时,与国务院、财政部高级官员进行了会晤,就中美开展执法合作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和讨论。

一、美国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及执法机构

美国经济犯罪的种类十分广泛,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犯罪、涉税犯罪、洗钱犯罪、伪造货币犯罪、信用卡犯罪以及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犯罪。美国的经济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犯罪蔓延趋势很快,造成损失巨大。低风险、高回报使得经济犯罪不断蔓延,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据美[……]

Read more

论刑法判例的创制与适用

一、刑法判例的创制

刑法判例的创制,是指刑法判例的创制主体在生效的刑事判决基础上,选取那些对定罪量刑有指导意义的判决,依照特定程序制作具有一定格式的刑法判例的活动。刑法判例的创制是实现其功能的首要环节,只有制作符合要求的刑法判例才会对刑事审判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刑法判例制作不合理,那么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损刑事审判的公正、统一。

(一)改革刑事判决的制作格式是创制刑法判例的前提和基础。

刑法判例的创制,是在生效的刑事判决基础上进行的。生效的、规范的刑事判决是创制刑法判例必不可少的条件。刑事判决的规范化是建立刑法判例制度的必由之路。就目前我国刑事判决的现状来看,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重新认识判决理由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