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虚构债权方式冲抵房款事后返还的行为如何定性

采取虚构债权方式冲抵房款事后返还的行为如何定性

——从汪某某一案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

赵倩

《刑事司法指南》2012年第3集(总第51集)

一、基本案情

2006年年初,哈尔滨市某区宏大旅社进行国有企业改制欲卖房产,时任宏大旅社经理的汪某某以其儿子祖某的名义参与竟买,并最终取得购买资格。因购房资金不足,汪某某便翻查本单位账目,发现单位有一笔欠款挂账未还,内容为欠职工垫付的独生子女费、工资、统筹退休金共计332,731.11元,汪某某遂指使宏大旅社出纳员陈某某虚开六张总数额为332,731.11元的借款票据,票据内容为祖某某(汪某某的丈夫)借给宏大旅社用于支付职工垫付的独生子女费、工资、统筹退休金等费用[……]

Read more

揭发下属向其投案交代的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立功

揭发下属向其投案交代的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立功

裁判要旨

被告人作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在下属向其投案并交代有关犯罪行为后,未履行报告义务或者将犯罪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却在本人涉嫌犯罪时予以揭发的,属于立功线索系来源于“本人因原担任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情形,不能认定为立功。

案情

浙江省安吉县原良朋镇企业服务中心系原良朋镇人民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主要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安吉鼎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系由被告人戴泽霞、吴光勇和被告人杨慧峰妻子饶某、被告人任金玉妻子汪某等共同出资成立的私营企业。2007年底,被告人杨慧峰、戴泽霞、吴光勇、任金玉伙同沈双喜(另案处理)采用虚增工程款的方式,套取服务[……]

Read more

如何看待国家官员的超法规免责事由

【内容提要】所谓“国家官员的超法规免责事由”,并非刑法理论上公认的“阻却事由”,而是专指国家官员实施了违法乃至犯罪行为,但基于国家宏大制度和宏观政策背景,在实践中得以减免其法律责任的情形,其基本逻辑为“目的证明手段正当”,陕西“强制引产”事件即为典型事例。世界各国虽然由严格禁止堕胎到逐渐允许有法定限制的堕胎,但不得任意处置胎儿乃是人性的底线,“胎儿值得法律保护”是最基本的共识。人的概念必须受制于“尊重个体生命”的道义命令,不应听命于不确定性的法律目的,从而使某些人失去法律规则的保护。灵活而多义的目的论解释会潜移默化地化解或者架空法律。一旦将某种目的深深地刻上“国家”或“高尚”二字,宣称“好的[……]

Read more

死刑案件裁判中非刑法规范因素考量

【摘要】死刑案件的法律结构与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法理学裁判模式与社会学裁判模式并存的不可避免性。非刑法规范因素作为一种法源形式,在死刑案件的裁判过程中,通过反映案件社会结构的价值判断与表现案件法律结构的逻辑推理,进入裁判规范范畴。但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非刑法规范因素在死刑案件裁判过程中,不具有独立的裁判功能,其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同时,非刑法规范因素介入死刑案件的裁判只有给予一定的制度性规制,才能在加强死刑司法控制的同时,又能使死刑案件的裁判更加理性、规范、安全。
【关键词】死刑案件结构;社会学裁判模式;法理学裁判模式;非刑法规范因素;裁判权重
前言
死刑案件裁判是涉及[……]

Read more

二审开庭审理范围需要准确适用

上诉案件开庭审理范围的改革,是2012年3月通过的修改后刑诉法的重要修改内容之一。修改后刑诉法第223条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三)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比较而言,1996年刑诉法对上诉案件采取的是以开庭审理为主、不开庭审理为辅的原则,而修改后刑诉法限缩了开庭审理的范围,但相关内容更明确。

■二审开庭审理范围改革是对司法实践的回应

从长期的司法实践来看,上诉案件不开庭审理是普遍现象,除死刑二审案件外,其余上诉案件开[……]

Read more

挪用公款后平账不宜一律认定为贪污罪

挪用公款后平账不宜一律认定为贪污罪

姚光银

一、基本案情

2008年9月24日,杨某利用担任某国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指使物流配送中心财务处处长李某(另案处理)从物流配送中心挪用公款20万元给其朋友张某使用。2009年1月,杨某利用职务便利,伙同物流配送中心财务处处长李某从物流配送中心挪用公款20万元给李某的朋友帅某用于支付工人工资。2009年3月9日,杨某让物流配送中心财务处工作人员以某业务单位开具的两张内容虚假的发票平账。直至案发,杨某未将上述40万元公款归还给物流配送中心。

二、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杨某挪用公款后又以虚假发票平账,且没有归还行为,根据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

Read more

审查起诉环节当事人和解的障碍和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着眼矛盾化解,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以法律为依据,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原则,以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对当事人和解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刑诉法将检察机关的探索规定为当事人和解特别程序。但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还存在许多制约该项工作的因素,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司法实践,对制约当事人和解的障碍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规范与完善谈些看法。

一、制约当事人和解的障碍

(一)陈旧的司法理念

司法人员存在错误的思维定势,将司法机关看做打击犯罪的专政工具,片面理解严打政策,忽视轻缓刑事政策的适用,只讲从重,不[……]

Read more

抢劫罪中部分情节加重犯的认定

张本勇

关键词: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持枪抢劫;多次抢劫

内容提要: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的认定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而至今尚未得以系统解决的司法难题。本文从逐个分析的角度,对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持枪抢劫、多次抢劫等多发性、常态抢劫犯罪的情节加重犯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证。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抢劫罪的部分加重情节认定存在诸多争议,这些争议尤其集中在“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持枪抢劫”以及抢劫的次数的认定上。笔者试结合审理抢劫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抢劫的行为。[……]

Read more

刘国民:对中国法律人的忠告

——推进中国法治迫切需要几个新观念和新术语

一、由被侵权者眼中的N种侵权者看程序正义需要“温和的土壤”

“被侵权者”又称“受害者”,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受伤害的人”。首先不妨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自然人、法人或者哪些力量可能伤害受害人?又或者一个普通人有可能受到哪些人或哪些力量的伤害?一些法学家遇到这个问题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权力(或政府)。诚然,权力(或政府)确实是伤害受害人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仅仅答出这一个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对受害人可能构成伤害的人或力量很多,有可能是政府,有可能是企业家、财团,还可能是黑社会,还可能是民间的强人(既没有黑社会背景也没有官方背景的强人),还可能是[……]

Read more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适用

【内容提要】修改后刑诉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悔罪表现,且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都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必须遵循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具体包括听证程序、决定程序及考察程序。同时,这一程序的监督和制约以及救济机制也是必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基本程序

附条件不起诉是裁量不起诉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指检察机关对移送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行为和人身危险性,认为不起诉更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同时附加一定条件,当被不起诉人满足这些条件并履行完毕时,不起诉决定即生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