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械聚众斗殴中“械”的认定及未持械者的责任界定

持械聚众斗殴中“械”的认定及未持械者的责任界定
黄伯青

【案情回放】
2012年4月1日凌晨,被告人顾某在上海市某娱乐会所消费,多次要求陪酒的被告人李某喝酒,遭到拒绝,二人发生口角并相互推打。之后,被告人顾某纠集被告人赵某、徐某,被告人李某纠集被告人王某、张某,被告人张某纠集被告人刘某并让刘某纠集被告人方某等人。被告人王某与被告人杨某一同赶来。后双方发生互殴。其中,被告人顾某、徐某等人用娱乐会所的花盆猛砸对方,又解下皮带抽打对方,被告人杨某在斗殴中持遮雨的折叠伞击打对方。被告人徐某、张某、王某在斗殴中受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顾某、赵某、徐某、李某、王某、张某、刘某、方某、杨某参与聚众斗[……]

Read more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救济机制之构想

2010年7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生效实施。修改后刑诉法吸收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重要内容,从而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的高度。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部救济机制之完善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应合理扩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修改后刑诉法将非法言词证据限定为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威胁、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笔者认为,非法言词证据的概念和范围应该予以明确和适当扩大。非法言词证据属[……]

Read more

论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摘要】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的犯罪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立法目的的差异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婚姻法和刑法对事实婚姻予以区别对待,这是合理的,不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对于事实婚姻是否影响重婚罪成立的问题,应当根据事实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事实婚姻属于在先婚姻还是在后婚姻,分别予以处理。
【关键词】事实婚姻;重婚罪;一夫一妻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指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两性结合[1]。对于事实婚姻能否影响重婚罪的成立,理论上尚有争议。对此,大致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所规定的重婚行为的最典型特征是两个有效[……]

Read more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专家建议 应制定细则增强法律可操作性

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讯问中,刑讯逼供已成为屡禁不止的顽症。杜培武案、赵作海案、佘祥林案等人命关天的重大冤假错案莫不与刑讯逼供有关。此次刑诉法修改也重点从立法的角度对该问题予以关注,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樊崇义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修改的刑诉法构建了一整套严禁刑讯逼供的体系,如果法律执行到位,刑讯逼供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樊崇义指出,新修改的刑诉法所构建的严禁刑讯逼供的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确立了一项权利,即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二是确立了一项证据规则,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是规定了一项措施,即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新修改的刑诉法第五十[……]

Read more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教唆人应担何责?

案情:朱某、孙某为索要钱财预谋找人绑架某公司老板魏某,二人因与魏某熟识,遂以帮朋友索要欠款为由,指使李某、张某将魏某控制在本市某酒店。作案当天,四人为作案准备了水果刀、胶带纸等工具,张某以谈生意为由约魏某到该酒店12楼见面。魏某因走错到另一地方的同名酒店,遂派其部门经理王某前往。当王某到达酒店约定房间门口时发现屋内情况不对欲离开,李某、张某在拦截王某的过程中与其发生厮打,后李某持刀向王某身上连刺数刀致其死亡。

分歧意见:本案中,作为教唆犯的朱某、孙某构成绑架罪的既遂还是未遂,是否应当对被害人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产生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朱某、孙某二人构成绑架罪的未遂,不应当为本案中被害人[……]

Read more

张建伟:沉默之潜规则

社会上有多种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归类到某个角色甚至多个角色上去,其中包括职业带来的角色,并无可避免地带有与这种角色匹配的特定心理。不仅如此,同行之间存在的“利益相关”(利益共同体)以及或许有的亲情,还会产生与特定角色群体相关联、处理群体间彼此关系的规则与潜规则。其中有一项潜规则世人不可不知,就是沉默法则。
这里所说的“沉默法则”,并不是指刑事司法中之所谓沉默权,而是指对于同行的罪恶、劣行或者失误保持沉默而拒予揭发、披露和作证的态度和做法。为人熟知的沉默法则本为黑道规则,黑道的一项重要规矩:一旦失手被捉,决不能将组织供出来,如果与官府(警方)合作,本人或者亲属必遭组织诛杀。这种责令下属保[……]

Read more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12〕2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

 

法释〔2012〕2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管  辖

第二章 回  避

第三章 辩护与代理

第四章 证  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物[……]

Read more

试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

【摘要】当前,我国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几乎一片空白,这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容易造成死刑复核权的滥用,这已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现实考察入手,分析了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理论依据,提出现阶段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
【关键词】死刑复核;法律监督;路径
由于我国刑诉法有关死刑复核的程序缺乏法律监督的内容,致使法律监督无从操作。因此,探寻我国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及其有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现实考察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直接针对死刑复核程序只规定了4个条文:第199条、第200条赋予最高人民[……]

Read more

诱惑侦查的使用须设置证据门槛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成为打击犯罪的利器。修改后刑诉法第151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一般包括贴靠侦查、诱惑侦查、卧底侦查。但这一规定较为粗略,笔者建议从行使主体、适用范围、批准程序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规制。

首先,诱惑侦查权的行使主体应当具体明确。从权力属性上来看,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权的一种行使方式,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一种专有权力,不能任意授予他人使用。修改后刑诉法授权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决定与执行包括[……]

Read more

“最严重的犯罪”和死刑的强制适用

2008年6月25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对强奸幼童犯罪处以死刑违反了在《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中关于禁止使用残酷和非常刑罚手段的规定。[1]虽然美国最高法院至今拒绝承认类似的死刑适用是违反宪法的,但是对死刑适用范围的限制则日趋严格。[2]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法学的发展也正反映了国际人权法律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点也恰好得到了法官自身的明确认可。[3]尤其是法院,已经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2)条所规定的关于“最严重的犯罪”的构成条件进行了引用。[4]

在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一案中,最高法院再次肯定了“不断进化的适宜的标准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的指导性原则。[5]在该案中法院解释道:“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