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作案能否认定为共同犯罪?

【案情】

2008年7月18日,被告人何某、张某与刘某(在逃)相约到井冈山市茨坪镇盗窃车辆,由何某负责准备解密用的电脑板和GPS屏蔽器,由张某以自己的私家车作为作案交通工具,三人乘车从深圳出发,于7月19日凌晨到达井冈山市厦坪镇,在厦坪高速公路出口处与被告人刘有某会合,当刘有某得知他们是来井冈山进行盗[……]

Read more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立,可以使民事赔偿与刑事制裁均服务于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并一体化地加以解决。原则上讲,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即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应当大致上平等,刑事被害人不应获得明显地超越刑事被告人的特别优势地位。我认为,我国应当通过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形式在具体规则[……]

Read more

此案被告人的行为可否视为自首

作者:李鸣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某国营大企业基建处处长黄某在该企业生活区宿舍楼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在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期间,先后17次收受建筑施工队贿赂152100元。2003年10月,检察机关仅接到黄某受贿15000元的举报线索,便找黄某谈话。在同检察机关的谈话中,黄某不仅[……]

Read more

论缓刑适用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2007-3-14【大中小】[内容提要]:由于刑法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制裁的特殊严厉性,使人权保障在刑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有强大的后盾支持,而人权保障机能则先天不足,是需要后天着力培植的。本文试从刑罚裁量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人权保障在罪犯改造和人权[……]

Read more

关于设立预备犯的合理性的质疑

预备犯是犯罪停止形态的一种,我国刑法对此持肯定态度。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囿于法律之规定,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讨论很少,一般以肯定态度的认可它。窃以为,作为实然之规定,司法界应毫不迟疑地去执行它。而从理论上讲,预备犯问题仍值得再作一番探讨,其设立的合理性[……]

Read more

纠防超期羁押的新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家联合发布了《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的通知》(法〔2003〕163号)文件,要求全国各个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纠防超期羁押情况。通过全国开展专项行动,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对于保障人权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通过对超期羁押现状的分析和对超期羁押相关[……]

Read more

刑法中的数额认定与认识错误

蒋熙辉(以下简称蒋):我国犯罪概念蕴含罪量要素,刑法往往采取“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等方式规定具体的犯罪。理论研究由此产生数额犯、情节犯等概念。先不论立法方式与理论抽象的妥当与否,数额已经成为刑法研究中一个不能绕开的问题。

黄京平(以下简称黄):的确如你所说,数额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司法实践中[……]

Read more

论主要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从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和检察审判运作互动理论和实践看,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是我国庭审改革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开步就走得正确稳健扎[……]

Read more

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构成立功的认定

立功是新中国刑法中重要的法定量刑情节,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节约国家司法资源,并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立功是就犯罪分子人身而言的,其法律效果及于该犯罪分子的所有罪行。

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