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案看受害人过错的构成要件

作者:邱新华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原、被告之间系邻里关系,原本双方素无结怨。案发当日,原告朝被告家乱扔杂物,先后砸破被告家的两个花盆,被告当即出来与之理论,但原告却谩骂不休,双方发生口角。被告一时冲动,打了原告一巴掌,致使原告头皮血肿,构成轻微伤,造成医疗费等经济损失合计2000余元。原告向[……]

Read more

用经济学原理完善刑事悬赏制度

刑事悬赏在本质上是侦查机关私法上的法律行为,目的是与举报者即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就犯罪信息进行交易。

刑事悬赏的成本包括作为交易成本主体的赏金、相对人的权益保护成本、犯罪信息的确认成本。

刑事悬赏的收益包括提高侦破效率、增加相对人激励并形成遏制与侦破犯罪的良好氛围、彰显执法诚信与契约精神。

完善我国刑事悬赏制[……]

Read more

从本案谈自首及自动投案的相对无条件性

作者:陆久斌郭庆茂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原公诉机关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梁成洲,男,1981年9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郯城县,汉族,初中一年级文化,农民,住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梁海子村。

被告人梁成洲于2003年9月5日清晨,窜至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海大厦C座404室[……]

Read more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之不足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诉案件的处理大体要经过立案、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判决几个阶段。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每一阶段都规定了一定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刑诉法虽然在数量上完备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但其所规定的证明标准在质量上却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对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作出判决规定同样[……]

Read more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原则

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者。处在这个年龄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未成年犯罪人。很多情况下,我们又习惯把未成年犯罪人称为“少年犯”。我们通常说的青少年犯罪,既包括了青年,也包括了少年,年龄跨度大于未成年。严格说来,青少年犯罪不是刑法上的概念,更接[……]

Read more

论死刑在中国的废除

内容提示: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故又称为极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民的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中国,是一个历来以“严刑酷法”威震于世的泱泱大国,在今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法治,重视人权的现代文明的新形势[……]

Read more

案件被受理后 精神病鉴定的初步认定亟须法律规范

2007-3-5【大中小】精神病鉴定的初步认定是指司法人员在受理案件后,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是精神病人或家属、辩护律师提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是精神病人的证据后,结合案件事实及有关的证据材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评估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和自控能力,从而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被告[……]

Read more

中国刑事法中的“可以”考究

[摘要]:刑事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意味着法律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其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刑事法的安全与公正之价值。然而,中国刑事法典中,使用了大量的、带有两可倾向含义的“可以”,使得法律中的“可以”之行为就有了“可以为”和“可以不为”的两种选择,这就为如何正确理解和依照刑事法进行司法实[……]

Read more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是探寻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一次尝试。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动向变迁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已突增到70%以上,[……]

Read more

浅析单位犯罪

[内容提要]本文先就国外单位犯罪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国单位犯罪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首先,论述了单位犯罪主体中几种特殊的形态,指出一人公司和个人独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分别构成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其次,就单位犯罪是否构成自首和累犯进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