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文化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指由死刑立法、司法、行刑法构成的死刑法律制度及其活动过程形成的关于死刑的认知、死刑礼仪、死刑存废价值观、相关社会理念及伦理基础、有关社会心理特征、民族风习及习惯法等精神产品及精神本身的总和。广义的死刑文化还包括死刑制度赖以发展或生存的物质经济基础及社会政治基础、审决和执[……]
英国刑法的渊源述评(注1)
关键词:比较法、英国法、普通法、判例法、制定法
一、英国刑法的普通法渊源
英国刑法最重要的渊源是普通法,又称习惯法或者判例法,就是由习惯和判例形成的法律。在古代英国,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法律,而各个地方的习惯又各有不同。自1066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后,将各地所遵守[……]
计算机网络与犯罪
当今世界,以指数方式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已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将我们卷入新的世纪。现在因特网(INTERNET)已拥有两亿多的用户,而且以成倍的速度递增,这也仅仅是开始而已。今后,网络将会变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
然而,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
非法证据的应然法律效力
一、现行法律关于非法证据的规定
我国刑诉法规定任何人未经法院宣判都是无罪的,这意味着公诉机关要将被告人绳之以法,就必须用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但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公诉机关能否在法庭上使用,其法律效力如何呢?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中规定“经查证确实属[……]
应用新方法 进行新尝试――评“犯罪构成系统论”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石,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沿袭前苏联的体系多年,一些学者感到有改变的必要。中国政法大学何秉松教授在他主编的《刑法教科书》中提出了“犯罪构成系统论”,以新的方法,对更新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作出了一定努力。
传统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封闭的、平面的、静止的,是一切“客观和[……]
对识字的聋哑疑犯可采用“填写式”讯问
实践中笔者曾接触到两例聋哑人犯罪的案件,进行讯问的检察人员依法邀请聋哑翻译到场进行翻译,但犯罪嫌疑人并不十分懂哑语,讯问工作进行得相当艰难。同时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调查表明,两人都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笔者认为,对于此类情况,宜制作“填写式”的讯问笔录,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书面讯问,先由讯问人员在笔录上写[……]
故意责任论
「内容提要」刑法中的故意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故意不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且包含着规范评价。心理事实和规范评价都体现在认识与意志两个因素之中,由此形成统一的故意概念。
「关键词」犯罪故意心理事实规范评价认识意志
「正文」
刑法中的故意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它意味着行为人是在一种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
牵连犯定罪量刑之价值定位与模式选择
2003-12-16【大中小】(一)关于价值定位问题。?
第一,在牵连犯理论中树立“有罪必定”的观念,能更好地满足刑法功能的实现。长期以来,“罚当其罪”的道义报应观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并成为人们对刑法产生信赖情结的重要原因。但作为“罚当其罪”的逻辑前提是“有罪必定”。所谓“有罪必定”应理解为[……]
对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对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提出了不同于大于说和等同说的观点。
关键词:紧急避险,限度
一、紧急避险概论
紧急避险,又称为紧急避难,是正当化事由之一。[1]正当化事由在各国刑法理论中有着不同的称谓。大陆法系称之为违法阻却事由,英美法系称之为合法抗辩说,前苏联和我国刑法理论则为排[……]
罪状之辨析与界定
一、罪状及其界定
罪状一词,不同语种有不同的表述,德文为straftatbestand(注:《现代汉德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第620页。),英文为factsaboutacrime(注:参见杨春洗等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15页。),日文为罪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