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原因自由行为之可罚性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提出及在中国的态势

责任的成立以责任能力的存在为前提。这是判定任何法律责任存在的条件之一。行为人之刑事责任判定也应首先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存在。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别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换言之,如果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并且能够加以控制,[……]

Read more

分析超期羁押行为构成犯罪的基本要件

超期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或者监狱执行人员超过法定羁押期限、又未办理延长羁押期限的法律手续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甚或犯人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超期羁押有两个条件:一是羁押超过了法定期限;二是没有办理相应的法定延长手续。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超期羁押。超期羁押是[……]

Read more

刑法第17条第二款之我见

[内容摘要]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刑事责任问题的规定,97刑法显然优于79刑法,但97刑法的规定并非一劳永逸,其中所暴露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鉴于此,本文从协调性、法定性、逻辑性、实践性等层面出发,结合综向、横向之比较,得出刑法第17条第2款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

Read more

本案中共同犯罪中个体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作者:邹慧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一、案情简介2002年5月1日至5月15日间,被告人王某某、于某、张某某、薛某某伙同李某(现在逃)在京包线194千米附近处停留待发的列车上,三次盗窃铁路承运物资。其中第三起具体犯罪事实如下:

2002年5月15日凌晨2时许,张某某伙同王某某、于某、李某窜至京包线194千[……]

Read more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2003-12-31【大中小】「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左坚卫(1966-),男,湖南双峰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比较刑法/刘志伟(1967-),男,河南邓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

Read more

“系统论”的刑事法叙述――读《刑事法评论》前20卷

《刑事法评论》(CSSCI集刊)已出版至第22卷了,写作本文之时正值第21卷的出版期间,故我仅对前20卷加以研读,也图一个整20的纪念。在我国大陆,学术论文的质量一般要高于所谓的专著,因为后者往往就是前者的扩展而已,故而荟萃了众多优秀论文的《刑事法评论》自然会引起我的强烈兴趣。《刑事法评论》作为我国[……]

Read more

缓刑执行机关应予明确

2007-3-26【大中小】在基层刑事审判工作中,缓刑罪犯的考察经常难以落实,法官对此十分困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应[……]

Read more

设立“见死不救罪”的冷思考

「摘要」设立“见死不救罪”存在着种种不足:缺乏足够的法理基础、立论依据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会增加公民的义务、违背现代法学所普遍认同的道德理念、不符合法律的成本收益分析、是对人权的漠视、不符合现实要求。因此,不应该设立“见死不救罪”。

「关键词」见义勇为,现代法治理念,法律和道德,“见死不救罪”

中国首例[……]

Read more

关于规范未成年人犯罪罚金刑适用的建议

2007-4-20【大中小】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刑如何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和刑诉法都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法释[2000]第4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也只是在第二条第二款以及第四条第三项上对未成年人犯罪在适用罚金时应当从[……]

Read more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统一以及刑法的优先选择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于决定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在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人类的先哲们主要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去思考和回答。一部分哲学家、思想家强调整体性、必然性与神性,主张整体优于个别,社会优于个人。另一部分哲学家沿着相反的方向看待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