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案看我国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

作者:刘辉明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5年6月22日晚,原告俞爱武之夫、方?羲(1990年9月21日生)之父、童梅玉(1936年11月14日生)和方本坚(1932年9月14日生)之子、俞德茂和张光萍之女婿方辉乘坐被告欧阳祈君驾驶的赣B21319号小汽车由兴国县开往南昌,行至319线622K[……]

Read more

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

一、行刑社会化:刑罚发展史的逻辑结论

刑罚运动有其内在的规律,其基本趋势是刑罚由重趋缓。我国刑法学家蔡枢衡先生指出:“反映于上层建筑,刑罚史也经历了五帝时代以死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三王时代以肉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隋唐至清以徒流体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和清末以后以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等四个刑罚体系。”(注[……]

Read more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

在犯罪构成要件中,对一定主体加以限定,根据主体身份的有无影响犯罪之成立的,即谓“身份犯”。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之主体,要求须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定的法律身份。换言之,国家工作人员特殊身份的必备是受贿罪犯罪主体要件的当然性要求,是受贿罪犯罪构成对主体要件的身份限定,亦即受贿罪是“身份犯”。[……]

Read more

构建中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法理思考

徐军

内容摘要

建立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抗辩式审判方式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前,修改后的律师法赋予了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完全的阅卷权,表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已是势在必行。通过比较国外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可以看出其蕴含了诸多的法律价[……]

Read more

新中国监狱学的回顾与前瞻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独具特色的中国监狱工作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为适应工作指导和教学的需要,新中国监狱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便孕育和发展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监狱学得到了充分发展,理论内容日益丰富,学科体系逐渐完善。监狱学在21世纪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将有着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回[……]

Read more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司法改革者提出了刑事和解的理念。在英、美、德、加拿大等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所注目,目前已形成较稳定、通行的操作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考察了刑事和解制度的源流、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本土化构想,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否适用及如何构建刑[……]

Read more

罚金刑适用中的三个问题

罚金刑是司法机关强制犯罪人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属于财产刑的一种。它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刑罚人本主义的倾向,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刑种相比,罚金刑具有避免交叉感染、打击经济犯罪、减少犯罪人痛苦、增加国库收入等优点,集中反映出新的刑罚价值取向。1997年颁布的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标志着我国[……]

Read more

试论构建我国刑法上的保安处分制度

摘要:保安处分制度是近代刑法改革的产物,是对传统刑罚制度的一大革新。作为刑罚制度的一个补充,保安处分与刑罚制度密切配合,为预防犯罪、保卫社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百余年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世界刑法改革运动以来,保安处分制度逐步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反映,[……]

Read more

解读六中全会决定: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2007-3-22【大中小】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对立,《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长期以来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得出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