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未在刑事诉讼中完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使得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常常遭到侵犯而又缺乏救济途径。因此,应当采取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以及变更刑事[……]
试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李宇先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在中国大陆得以产生并蔓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成员腐蚀、拉拢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充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保护伞”。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忘记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不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打击,而且还与境内[……]
死刑与“最严重的犯罪”
一、为什么要把死刑限于最严重的犯罪?
二、什么是最严重的犯罪?
三、为什么会有死刑?
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第6条第2款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只能对最严重的犯罪判处死刑(incountrieswhichhavenotabolishedthedeathpenalty[……]
他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
作者:孙永欣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何某因多次在张家口南站盗窃铁路承运物资被捕,归案后他主动检举、揭发了同乡“小武”参与盗窃的行为,公安机关根据何某提供的情况抓获了“小武”,证实了何某的供述。但因为“小武”在作案时未满16岁,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故不负刑事责任。
[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何[……]
罚金刑刑罚执行与体制构建
97刑法修订后,自然人犯罪法定刑中规定有罚金刑的多达162个罪名,约占全部413个罪名的40%,大量规定的罚金刑无疑是对我国刑罚结构的重大调整,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刑罚结构新的发展趋势,无可否认这是立法中的一项重大进步,符合当今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但是,罚金刑适用当中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尤其是在执行[……]
“寓教于审”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应用
什么是“寓教于审”?笔者的理解是,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对未成年被告人寓教育于审判的全过程,即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教育和宣判教育。“寓教于审”是我国少年法庭20多年来摸索形成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之一,审判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原则的有效性。
“寓教于审”源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源于教育、感化、挽救失[……]
对长沙中院设立减刑假释审核独立机构的思考
2007-2-15【大中小】减刑、假释是我国在长期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建立的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是法院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法院在人员少、审判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办理了大量的减刑、假释案件,为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行法院减刑假释工作中也不[……]
论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的调整
2004-1-9【大中小】「作者简介」吴宗宪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北京100088
「内容提要」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有密切的联系。应当在预测社会变迁趋势的基础上,恰当调整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变迁/刑事政策/调整
「正文」
[中图分类号]DF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未成年人财产犯罪量刑问题
作为法律主体,未成年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司法机关在处理少年犯罪时,更多地注重于罪犯的人格和动机,而不是罪行本身,处理成年罪犯则相反”,因此对于少年犯罪刑罚的裁量,侧重点不在于少年犯的罪行,而在于少年矫治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这应当与成年刑罚裁量的侧重点在于成年人的罪行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而现行未成年人刑[……]
刑事实证学派产生之理论基础
近代西方刑法理论中的刑事古典学派基于其意志自由的学说,在犯罪原因、刑罚目的、罪刑均衡等诸多的问题上,在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其理论的巅峰。同时,刑事实证学派作为对古典学派的反动,则表现了西方刑法思想发展史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当然,这种逻辑发展的原因除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实际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