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犯罪。所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利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尽可能遏制款成年人犯罪,以达到最人限度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服刑期间犯新罪同时发现漏罪如何量刑
作者:林青松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谢在铮,男,1972年6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连城县揭乐乡揭乐村。2001年8月因盗窃罪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02年1月,经本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因涉嫌盗窃犯罪于2003年2月2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20日被逮捕。
一[……]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我国刑法第30条列举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笔者想对立法上构成单位犯罪主体的有些方面进行探讨。
1、单位犯罪主体中的“国家机关”问题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机关”。所谓机关,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司机杀人,出租公司成了被告
作者:葛建国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2000年8月24日下午,上海奉贤亭大公路浦东运河一号桥下水域惊现一具无名女尸。奉贤县公安局接警后火速出击,赶往出事地点。刑警经现场勘察发现,无名女尸系被人扼颈、捂嘴后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警方立即调集警力展开周密侦查。终于将正在虹桥机场候客营运的上海浦东友谊汽车服务[……]
缓刑的适用和效果之浅议
缓刑不是一项独立的刑种,而是一项刑罚执行的制度,它是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重要表现,与轻微犯罪作斗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轻微犯罪者。正确运用缓刑,有利于教育改造犯罪分子,有利于犯人家庭生活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具备了法定的条件下应当多运用一些缓刑,但是在肯定缓刑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关于辖区法院刑事裁判文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004-2-16【大中小】制作规范的高质量的第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不仅是从事刑事审判工作法官主要的具体的工作之一,而且是法院提高整体法律文书制作水平,确保公正高效司法的一项具体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最近,海南中院刑二庭在认真查阅了近500份辖区基层法院2001年刑事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后,[……]
反贪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我见
2007-4-20【大中小】[摘要]: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已成为了法学理论界,现实司法界,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诚然,在当今崇尚法治,追求公正和谐的今天,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毫无疑问是社会的一种可喜进步,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刑法缘起之初,刑罚因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复仇习惯而处于报复时代。在此阶段,刑罚只不过是对犯罪的机械的反动,其对于犯罪的积极作用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与追求。然而,也许是受报复刑所自然产生的遏制犯罪的效果的启示,人们逐渐在惩罚犯罪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刑罚不只是可以惩罚犯罪,而且可以遏制犯罪。基于对刑罚的这种遏制作用[……]
司法改革与刑事司法程序改革
一、程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
之所以提出司法改革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是因为对司法的结果生疑,认为裁判不能令人信服;另有人则是因为对司法的过程感觉不公平;或者因为司法的效率不高,使人感觉不合理;还有的人是因为对司法体制的设置、司法人员的素质不满意。实际上,虽然司法改革是因为司法存在着[……]
建议延长刑拘案件审查批捕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的规定:对被拘留的人,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就是说,人民检察院对刑拘案件的审查批捕时间限定在七日以内。
笔者认为,将刑拘案件的审查批捕时间不加区别地一律限定在七日以内,不符合办案实际。因为司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