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灰色不裁判中当事人的权利救济

摘要:刑事灰色不裁判是指,刑事诉讼法未规定是否应当作出裁判,但从法律精神及对当事人的影响来看,应当作出裁判,而司法机关不作出裁判的现象。它存在于司法实践中,它会损害国家利益与当事人的利益;有必要确定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措施,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措施进行设定。

关键词:刑事灰色不裁判当事人权利救济

狭义的裁判[……]

Read more

关于加强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的若干思考

一、检察机关加强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的意义

(一)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创制、适用、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特殊预防: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刑罚,预防其重新犯罪;二是一般预防: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刑罚的目的,不只是对犯罪进行惩罚,更重[……]

Read more

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深化

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不但是民事诉讼的程序制度,而且是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审判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审判方式改革以来,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起到推动整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又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成为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课题。为[……]

Read more

论批捕权与司法公正

在现代法治社会,任何一项司法权力或诉讼权利的配置都必须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和外在的合理性。所谓内在的正当性主要表现在是否符合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其外在的合理性则表现为能否保障实体法的公正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是评价诉讼程序授权性立法的一个基本的价值标准。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

Read more

新型同种漏罪数罪并罚案件的分析与思考

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七条也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被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数罪并罚[……]

Read more

浅析公诉转自诉

公诉转自诉是指对于按管辖范围属于公诉的案件,由于在国家消极行使公诉权的条件下,被害人为维护自己权益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通过自诉方式追诉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Read more

浅析缓刑犯在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但是,近年来缓刑犯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仅重庆市巴南区从今年一月开始至八月底,就有6名缓刑犯在缓刑期间又犯罪,比去年全年还多2人。其主要特点是[……]

Read more

对各地不同定罪标准要正确把握法律适用原则

盗窃同样数额的财物,在一个地方构成犯罪,在另一个地方可能不构成犯罪。对这类问题应当如何认识?

目前,司法实践中根据地域选择管辖法院的做法,有时会导致由于各地定罪标准不同而对案件定性不同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将犯罪数额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情节的罪名中尤其突出。例如对于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Read more

试论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2004-1-3【大中小】在我国刑法理论学界和刑事立法中,关于罪数的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比如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在刑法学界尚存在争议,在司法实务中,有的是从一重罪处罚,有的则是实行数罪并罚。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作一探讨。

有人主张,牵连犯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其主要理由是牵连犯所实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