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确认符合法律规定的终止刑事诉讼的案件,不应或不必对犯罪嫌疑人定罪,从而做出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处理决定。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基于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不移交法院审判,从而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但目[……]
对我国刑事司法中量刑均衡的思考
2007-2-15【大中小】[内容摘要]: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审判案件,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定刑事责任之后,就应当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科以刑罚。长期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一直比较注重定罪的准确性,而对量刑的准确性有所忽视,由此产生量刑失衡的问题。然而,能否准确、合法地对罪犯判处刑[……]
分析2003年刑事犯罪案件特征及防治措施
2003年,龙海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62件579人,其中故意伤害案件179件197人,分别占总案件数和总人数的39%和34%;抢劫、抢夺、盗窃等侵犯财产案件93件142人,分别占总案件数和总人数的20.1%和24.5%;交通肇事案件60件60人,分别占总案件数和总人数的13%和10.4[……]
从电视剧《武朝迷案》中的“毒树之果”说起
2007-2-1【大中小】电视剧《武朝迷案》气氛凝重,剧情离奇,引人入胜。在第二部《蜜蜂记》中当狄仁杰怀疑刘查礼是杀害刘传林的真凶时,便和李元芳决定借鬼敲山,制造闹鬼的气氛,利用对手迷信的心理,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自己暴露。当鬼的氛围造足之后,狄仁杰利用药物,使刘查礼重新登上翠屏山,他竟然看到那天[……]
治理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理性化思考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所以,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战略方针就应是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就是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思想各个方面,利用社会舆论、组织纪律、行政手段和法律制裁等各种手段,从感化、挽救和改造等不同角度,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加[……]
侦查法律关系论纲
「摘要」
侦查法律关系本质上是在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以及审判机关之间产生的一种程序性法律关系。从结构上看,它包括侦查主体、侦查客体和内容即侦查权(力)利义务等三项要素。
「关键词」侦查、侦查关系、主体、客体
引论
如果说,站在人权保障的角度,不能将侦查程序视为侦查机关单方面发现犯罪、证实犯罪的单向过程,而应[……]
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
「正文」
行为犯,作为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尽管经常为广大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员所使用,但其概念如何,理论界却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对其就难免存在着不少模糊、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是否拥有科学的内涵,是行为犯在刑法学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本文拟对此加以研究,力图在博采众议的基础上,对行为犯作出正[……]
试析轻伤型轻微刑事自诉案件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成因及处理
轻伤型轻微刑事自诉案件审判程序的启动,是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因而被告人能否归案,是实现被害人诉权及合法利益的关键。如出现被告人下落不明情形,人民法院只能驳回起诉或中止对案件的审理,被害人的诉权则难以实现,相关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由此感到告状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引发人们对人民法院公正执法的怀[……]
共同犯罪中行为过限的认定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又称共同犯罪中的过限行为,是指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从主观上看,实行过限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因此,认定一个行为是
否构成实行过限,首先要认定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的传递、反馈而形成的,明知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
当代世界主要缓刑类型比较研究
当代各国刑事法对缓刑制度的规定可谓百花齐放,谈不上争妍斗艳,却确实各具特色。差异的存在使得现行缓刑制度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缓刑制度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方式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国家缓刑制度的价值、功能以及适用缓刑所具有的社会效果的不同,同时,也使我们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