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犯罪未遂中的“着手”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犯罪未遂的行为人是未遂犯。

所谓“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开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从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着手不是犯罪预备行为的结束,而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例如[……]

Read more

以假立功为贪官开脱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作者:陈召富新闻线索:陕西靖边县林业局原局长高玉川贪污8万元,公安机关却开出假的重大立功表现的证明为其开脱,导致法院一审对高玉川轻判。1月9日《检察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公安局副局长王平等人的行为属于为职务犯罪分子制造伪证的性质,而且已经造成靖边县林业局原局长高玉川被重罪轻判、法院一审判决出现错案的事[……]

Read more

论我国侦查理念及其法治化

[摘要]:侦查理念法治化是侦查法治化的先导,引导着制度构建和侦查实践。侦查理念由侦查属性观、侦查目的观、侦查构造观等内容构成。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包括:侦查属性观由专政活动说、认识活动说走向执法活动说;侦查目的观由打击敌人说、查明真相说走向公平正义说;侦查构造观由敌我斗争模式、实事求是模式走向正当程序模[……]

Read more

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2004-1-9【大中小】「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五大误区,即将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并以此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而大陆法系是形式的;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将对我国犯罪构[……]

Read more

司法权的性质―― 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

内容提要:司法是与裁判有关的国家活动,司法权也就是裁判权;司法权存在的目的,一方面是给那些受到损害的个人权利提供一种最终的、权威的救济,另一方面也对那些颇具侵犯性和扩张性的国家权力实施一种中立的审查和控制。相对于行政权而言,司法权在程序上具有其特性及独立性;在组织方面则体现为裁判者的职业化、社会公众[……]

Read more

刑事再审程序之改革与重构

2004-2-16【大中小】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程序。再审程序在纠正错案、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再审程序实施[……]

Read more

家庭暴力案的特点、成因及防范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强制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暴力行为。有资料表明,我国的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仅据某市检察院统计,近1年多受理批捕的家庭暴力案23件,约占全部受理案件的5%.显然,这23起案件只是家庭暴力中比较典型、[……]

Read more

论刑罚的威慑功能

2007-2-15【大中小】自中国的西周、西方的罗马法时期,即奴隶制的中后期,至19世纪的刑法近代改革,即资本主义的早期,刑罚开始步入以遏制犯罪为理性基础的威慑时代。本文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对刑罚的威慑功能予以一些反思,力图在展示其表征的基础上,揭示其思想基础与认识论上的成因,并剖示其合理性与无理[……]

Read more

当前我县农民犯罪的新特点及预防对策

地处渝东南的武隆县,农业人口占总人数的87.5%,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武隆整个局势的稳定。农民犯罪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遏制农民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笔者结合我院近两年来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对农民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遏制和减少农[……]

Read more

论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长期以来,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刑事审判实践部门,多认为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赔偿制度缺乏依据,理由是:1、从法律上讲,无论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还是新刑法,都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损失,即物质上的损失;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