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体系这一基础理论问题一直为我国刑法学界所忽视。尤其是广义的刑法体系,除了在有限的两三本论著中稍有涉及外,目前对它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事实上,刑法体系不仅对法学教学内容和法律院校教学计划有直接关系,而且对立法规划、立法实践、司法实践、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法学研究规划、法学图书资料分[……]
缓刑的适用之我见
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不执行。缓刑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英国法官希尔所创,1870年北美波士顿州颁布缓刑法,1889年布鲁塞尔国际刑法会议决定将缓刑作为一切犯罪行刑的制度,自此各国相继仿效。我国刑事立法首次规定缓刑制度的是1952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根据这个条例规定,宣告缓刑只[……]
控制隐性超期羁押是当务之急
隐性超期羁押面面观
所谓“隐性超期羁押现象”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表面上未突破规定的上限,但羁押延期的审批不合理、操作程序不规范,或者羁押期限规定模糊,将非法行为合法化的现象。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三类人员”的刑拘扩大化。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
关于交通肇事犯罪中自首问题的分析
内容摘要:交通肇事罪适用自首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肇事后未逃逸的行为应直接适用刑法规定的第一档法定刑,不再重复认定自首,肇事后逃逸又投案自首的行为适用自首制度,并应准确认定逃逸行为。
关键词:交通肇事、自首、合理性、逃逸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交通事故与日俱增,交通[……]
加强法院对减刑的实质审查杜绝流于形式
目前的减刑规定过于模糊,既难以有效保障罪犯的权利,也不利于对罪犯的改造。“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由于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因而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刑罚制度。减刑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罪犯的改造效果,体现司法[……]
有关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基本制度之一,它对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本文分析数罪并罚原则,探讨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对该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罪并罚数罪并罚原则合并处罚折衷原则
数罪并罚,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它[……]
什么是“双规” ――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
您知道”双规”这种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的来由吗?”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党和政府对”双规”有哪些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是什么?这一手段,是长久实施,还是过渡性的?它究竟会保留多长时间?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您–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
“双规”是怎么诞[……]
对量刑标准的思考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对我国刑法关于量刑标准传统主张的剖析,认为以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标准是不妥当的,提出应由“责任”和“预防需求的必要”这两个要件决定量刑的标准。
关键词:量刑标准,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责任,预防需求的必要
一、我国刑法关于量刑标准的传统主张
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观点是量刑时应当[……]
以认定自首为承诺规劝犯罪嫌疑人坦白能否认定为自首
[摘要]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自首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易”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承诺自首”。主要体现在以承诺自首来规劝犯罪人供认自己的罪行,从而认定自首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一做法不完全具备合法性,为了达到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之目的,笔者就“承诺自首”的法律依据和利弊进行分析论证。
[关健词]:[……]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过去,反思历史,可以使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以史为鉴,立足现实,更好地开拓未来。反思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也取得巨大成就的二十世纪中国刑法学,前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认为,中国刑法学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从而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刑法学的真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