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延长刑拘案件审查批捕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的规定:对被拘留的人,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就是说,人民检察院对刑拘案件的审查批捕时间限定在七日以内。

笔者认为,将刑拘案件的审查批捕时间不加区别地一律限定在七日以内,不符合办案实际。因为司法实[……]

Read more

起诉的证明标准

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里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就是对起诉证明标准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一项又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

Read more

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避免由于缺席所遭受的不利后果,通常都会于言词辩论期日到庭。但由于“民事诉讼具有私法的性质,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民事纠纷本身有自主解决和对诉讼标的有自由处分的权利”,(注:〔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日本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Read more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现试对我县几起较为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作一分析,以期望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寻找相应对策,减少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案例一:曾某,女,16岁,罗某,女,17岁,二人闲聊中,因为没有钱用而苦恼,寻思如何找钱,[……]

Read more

浅论刑事案件适用缓刑的完善

人们在享受在经济发展带来实惠的同时,也遭受到它引起的副作用,即:贫富悬殊、投机取巧及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情况导致人们的心里失去了平衡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再加上近期的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工厂、企业倒闭,由此使大量人员失业,使犯罪率不降反升。在这种情况下是采用高压政策严惩犯罪分子还是采用缓和的人道的法律政策去[……]

Read more

迈向欧洲刑事诉讼模式

欧洲刑事诉讼模式的思想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但我认为这一思想不仅必要,而且可以实现。

这一乌托邦是必要的。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人权的普遍化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法律国际化的运动正在发展。面对这一运动,法学者们将其研究的领域拓宽到超出国内法的范畴。在欧洲,《阿姆斯特丹条约》(1999年5月1日生效)宣布将建立一个保[……]

Read more

累犯制度探析

一、我国累犯制度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对累犯从严惩处,是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犯罪分子经过适用和执行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再犯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表明他与初犯或者其[……]

Read more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

内容提要牵连关系是牵连犯认定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牵连犯的本质属性之所在。本文在对牵连关系诸种学说进行评析的基础上,主张牵连关系的成立以主客观结合说为妥,而牵连关系的主观因素是数行为犯罪目的的同一性,其客观因素则以刑法上的“实行行为”为标准予以认定,即只有当一个犯罪行为在刑法上被包含于另一个犯[……]

Read more

浅议暂予监外执行制度

一、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所谓暂予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定的程序审批后可以不在监狱等刑罚执行场所关押服刑[……]

Read more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

「摘要」

普适意义上的法律解释是法官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一项司法技术,它与审判权相连,是审判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下,法律解释却被异化为一种权力,从而导致解释形式的抽象化、解释内容的扩大化以及解释主体的集中化、多元化,进而干扰了司法独立、背离程序法定原则。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