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亲历性这一司法权行使的基本程序特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1]这也就意味着法官的裁判要建立在庭审中控辩双方面对面的、以言辞为主要工具的对抗式调查、质证和辩论的基础上。这种对庭审作用的强调,既是对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直接言辞[……]
设置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
2004-2-13【大中小】1996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作了较大规模的修改,设置了由实质性审查向程序性审查转变的庭前审查方式,加强庭审中控辩对抗性,以保持法官在审判中的中立地位。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庭审的实质化,有利于防止法官对案件产生预断和偏见,保证法官在审判时的中立性,保障程序的公正性。[……]
浅议犯罪中止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进,行为人正在取代行为成为刑法学研究的焦点。犯罪中止形态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而成为现代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刑法制度。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停止形态,其特殊性在于其停止的原因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在这[……]
村委会可作为单位犯罪主体
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单位犯罪,且第三十条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也仅限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因此村委会显然是排除在犯罪主体范围之外的。笔者认为,刑法对村民委员会地位的规定存在缺陷,应对村委会的地位进行重构。
首先,在刑法中应规定村委会能够成为犯罪主体。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
论控辩平等与被控人人权保障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内涵丰富,包括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公共安全;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审判,防止轻罪重判;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包括不得对其虐待,不得侮辱人格以及不得给予其他非人道的待遇等等。
控辩平等是有效保障被控人人权的前提,本文仅从控辩平等的角度来探[……]
当前我县农民犯罪的新特点及预防对策
地处渝东南的武隆县,农业人口占总人数的87.5%,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武隆整个局势的稳定。农民犯罪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遏制农民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笔者结合我院近两年来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对农民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遏制和减少农[……]
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检察监督的改进建议
首先,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作出规定,明确规定监管单位提请犯罪分子假释时,犯罪分子服刑应达到或超过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其次,《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于确有严重疾病,允许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滥用保外就医,致使罪犯逃避[……]
死刑适用应规定年龄上限
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是没有规定适用死刑的年龄上限。笔者认为,从中国长期以来的尊老传统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应当规定适用死刑的年龄上限,对老人废除死刑,让“老人不死”。
第一,从刑罚的目的上看,一般认为,国家之所以要动用刑罚无非要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目的。[……]
试论英国公司法人犯罪法律价值观念的新变化
英美法系最先肯定法人具有犯罪能力,并在非常宽泛的范围内追诉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但是,涉及公司承担大规模死亡事件的过失杀人责任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逐步被纳入刑法领域的。过去,对于伤害事件,人们基本上归咎于个人过失或者命运安排,而今天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为应当由从事经营活动的公司进行赔偿。(注:r[……]
当前刑罚适用有关问题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自由刑在当今世界刑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我国,按照《刑法》规定,现行刑罚主要刑种如:管制刑、拘役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均属于自由刑范畴,对自由刑的立法(法定刑)、司法(宣告刑)、执行(执行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完善刑罚结构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2003年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