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两种犯罪情形作为诽谤罪来规制不合理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情形不宜由诽谤罪规制

林炎钟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笔者认为,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两种[……]

Read more

司法实践中实现量刑规范化需要首先完善自首制度

实现量刑规范化需要完善自首制度

万毅

□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防止自首制度异化,应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修正目前的自首裁量标准,以此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自首,作为一项量刑制度,其目的是通过鼓励犯罪行为人主动投案、真诚悔罪来实现刑法的特别预防目的。但在实践中,自首制度在具体法律适用问题上常引起争议。

例[……]

Read more

累犯制度和缓刑制度的交叉适用有修改完善的必要

前罪宣告缓刑的,不应认定为累犯

赵云昌

现行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累犯及其处罚原则:“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除外。”从追求法治的衡平性出发,笔者认为,累犯制度和缓刑制度的交叉适用有修改完善[……]

Read more

为赖帐而抢劫借条的犯罪行为在实践中是否构成抢劫

为赖帐而抢劫借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作者:肖中伟

案情:

王某因做生意差钱找到同村的罗某借现金40000元并出具借条。一年后,罗某多次找王某催还,王某因生意失败,无钱归还,便与其弟(13岁)二人共谋将借据抢回销毁。一日晚,王某与其弟到罗某家,以还钱为名叫罗将借条拿出来,罗拿出借条后称要见钱才还借条。王[……]

Read more

考勤作弊骗领工资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受贿–关键看该行为侵犯的主要客体

考勤作弊骗领工资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受贿

作者:徐英

关键看该行为侵犯的主要客体

案情:某国有企业的一名工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甲每月从所得工资1500元中给乙500元。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500元钱,共[……]

Read more

三种常见毒品犯罪行为在司法实务中的正确认定

三种常见毒品犯罪的司法区分

梁云峰张延平

司法实务中,由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和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经常存在一定的竞合关系,各地司法机关对于适用这三种常见的毒品犯罪罪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准确适用这三种常见的毒品犯罪罪名,应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三个罪的犯罪构[……]

Read more

司法实践中对不起诉犯罪嫌疑人不宜实行社区矫正

酌定不起诉对象不宜纳入社区矫正

陈珍建

目前,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探索实施了“酌定不起诉社区矫正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犯罪嫌疑人依据刑诉法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后,要求被不起诉人到社区接受矫正机构监督,进行期限不等的社会化教育;公诉部门进行矫正的督促检查等工作;矫正期内被不起诉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即可解除[……]

Read more

本案郭某出具真名借据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诈骗罪?

出具真名借据就不是诈骗吗

张懿李和杰

案情:2010年3月,犯罪嫌疑人郭某结识了包某。在取得包某信任后,郭某谎称自己为某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并承诺给包某介绍工作业务并为其亲戚解决工作。同年4月至10月期间,在自己没有正当职业、无稳定收入的情况下,郭某以朋友住院、孩子生病等虚假事由,多次向包某借款共计2[……]

Read more

刑事诉讼法中“威胁”、“引诱”和“欺骗”为何不能删除?

“威胁、引诱和欺骗”,为何不能删除?

张建伟

我国197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最近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的草案中赫然删去了其中“威胁”、“引诱”和“欺骗”字样,在二审提交的草案中又将其恢复。刑事诉讼法[……]

Read more

司法实践中一些非典型案件能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通常而言,对故意伤害的认定问题不大,一般行为人是徒手或使用工具攻击他人。但司法实践也会遇到一些非典型案件,能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仍有疑问。

一、精神伤害是否属于本罪中的伤害?

行为人利用恐吓、强烈精神刺激也可以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害的手段采用的不是物理暴力,而是精神暴力。如利用动物狗、蛇等伤害他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