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罪刑规范立法运行效果考察

【摘要】罪刑规范是刑法立法的最小单元。罪刑规范实现刑法立法目的程度判断标准在于,其对具体犯罪规制能力的大小。中国刑法贪污贿赂犯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取决于构成要件要素、刑罚体系以及罪刑关系的配置状况。透过中国刑法贪污贿赂犯罪罪刑规范的实际运行障碍分析,可以提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立法完善建言。

[……]

Read more

非法拘禁罪客观构成要素的诠释

【内容提要】合理诠释客观构成要素的目的在于,确立非法拘禁罪侵害的法益应是复数法益的观念,即人身自由以及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人格尊严和身体的健康安宁专属权为其复数法益的内容;非法拘禁行为是对现实并具有实现可能性自由的侵犯,对于特殊状态下的人并不存在成为行为对象的可能;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样态的界定必须从“[……]

Read more

“回赠”是否应从受贿总额中扣除?

司法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在某些情形下“回赠”行贿人一定数量的财物。对于事后“回赠”财物是否应从受贿总额中扣除,实践中尚未达成共识,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受贿金额应以行为人实际获得的财物为准,行为人回赠对方的财物应从受贿金额中扣除。另一种观点认为,受贿行为以行为人收受财物时为既遂,在受贿行[……]

Read more

浅谈醉驾入刑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第八修正案中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即“醉驾入刑”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醉酒驾车被纳入刑法后,对于醉酒驾车的处罚不再是一般的行政处罚,而归[……]

Read more

家政雇主是否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家政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雇主因种种原因不支付家政雇工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家政雇工劳动报酬纠纷也逐渐增多起来,对此有学者提出,2013年1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7条规定:“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

Read more

嫖宿幼女罪存废之再思考

【内容提要】从犯罪构成来看,刑法第236条强奸罪第2款明确规定对“奸淫幼女”情形“以强奸论”,此规定决定了嫖宿幼女罪是包含在强奸罪中的,嫖宿幼女的行为性质即强奸幼女,两罪属于法条竞合。从法定刑来看,嫖宿幼女罪实际比“奸淫幼女”情形下的强奸罪低,且在“奸淫幼女情节恶劣”、“奸淫幼女多人”等情况下并未[……]

Read more

转化型抢劫犯罪也存在未遂形态

案情:

张某凌晨入室盗窃一只挎包(内有现金1150元),被袁某发现,并受到袁某的追赶。张某为阻止追赶,用木棍对袁某殴打,张某当场被抓获,盗窃的现金1150元被全部追回。经鉴定:袁某的损伤程度属轻微伤。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一经转化就既遂,不存在未遂形态。。

[……]

Read more

通过死缓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路径探究

目前,刑事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已基本达成如下共识:在中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的情况下,死缓制度在限制和减少死刑的立即执行上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应当扩大死缓制度的适用。但同时又认为,在目前的立法条件下,死缓制度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应通过刑法的修改,进一步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甚至还有比较多的学者主张,将来刑[……]

Read more

盗窃后处置行为的刑事责任

【摘要】盗窃后处置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盗窃行为结束后对行为对象的进一步处置。德日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的阐释进路因理论本身的模糊性、对特定的判例背景和犯罪成立理论的依赖性而不适于我国。基于对我国盗窃罪的体系解释,盗窃罪的客体应该界定为非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的占有,不必然囊括其事后处置行为的保护客体。根据[……]

Read more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从前些年的苏丹红饮料、瘦肉精猪肉、致癌茶油、劣质奶粉到近几年的三聚氰胺、植物奶油、有毒大米,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强烈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不法奸商的行为,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在国内外舆论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随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