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义 刘文化:加强“减假保”程序监督重塑司法公信与权威

【内容提要】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主要指保外就医)”程序司法腐败弊病,规范该程序良性健康发展的首要选择和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该程序的监督,增强对违法执法人员的震慑和惩罚力度。加强对该程序监督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公示原则、全程同步监督原则和实质性原则。在监督手段上,重点是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该程序[……]

Read more

林亚刚 黄 鹏 :劳教改革与刑罚权扩张论辩

【学科类别】刑法学

【出处】《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写作时间】2014年

【中文摘要】随着一系列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劳教个案的出现,劳动教养制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直至中央研究决定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适用劳教制度。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彻底废除劳教,分流入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方案[……]

Read more

王利明:法官与医生

表面上看,法官与医生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般无法进行比较,因为医生专职治病救人,而非行使公权力。而法官则作为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在民事案件中通常要面对两造相争的诉讼,并要进行必要的裁断。医生要靠望闻问切获取诊治的信息,而法官要依据当事人的诉讼对抗进行裁断。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过,法官与医生仍有很[……]

Read more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是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用程序公正保证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所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司法中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所[……]

Read more

周光权:客观归责与过失犯论

【中文摘要】在过失犯领域存在新、旧过失论的争论。旧过失论有客观归罪的嫌疑,不应该被提倡。日本部分学者所提倡的新过失论重视客观的结果避免可能性,价值评价色彩浓厚,与在德国成为通说的客观归责论在问题意识、方法论上完全相同。传统上犯罪过失的诸多要素,原本是想妥善解决结果归属性、行为违法性问题,其侧重点在于[……]

Read more

赵秉志 商浩文:简论应将虚假诉讼行为独立入罪

一、将虚假诉讼行为独立入罪的必要性
(一)虚假诉讼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司法活动的运作能够定纷止争、保护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行为人为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骗取法院[……]

Read more

融资性担保公司刑事风险提示

一、公司刑事法律风险概述

公司刑事法律风险,是指公司在存续经营过程中,基于刑事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公司(包括公司人员)的犯罪风险或公司被犯罪侵犯的风险。

公司刑事法律风险包含以下含义:

1、公司刑事法律风险存在于公司从设立到终止的整个存续经营过程并由公司的存续经营行为所产生。首先,在公司存续经营的整个过程中[……]

Read more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非法集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非法集资犯罪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涉众更多、地域范围更广;2.犯罪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也加大;3.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再以普通熟人为主;4.共同犯罪减少;5.目前在P2P领域处于高发状态。特征部分内容可详见在中央财大召开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防范研讨会纪要(文[……]

Read more

张明楷:刑事司法改革的断片思考

内容提要:体制改革是使司法走上正轨的必由之路。在改革过程中,既要找出导致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正、司法无权威等现象的深刻根源,也要重视形成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既要充分考虑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各项司法改革措施的难度及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也要周全设计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既要[……]

Read more

兰荣杰:司法腐败治理的标与本

一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至少需要在监狱呆多久?除非存在特定的严重疾病,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一个因素:他能否得到减刑或假释?对于普通罪犯,减刑途径几乎只有“华山一条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一般来说,十年有期徒刑会执行八年左右。不过对于广东健力宝集团前董事长张海而言,他只需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