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劳教改革如何废旧立新?

2009年,重庆渝北区礼嘉镇人彭洪,在某论坛转发重庆打黑漫画《保护伞》,加点评“这把伞好怪哟”,结果出现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电脑右下角当即弹出对话,叫他去市公安局网监总队自首。彭洪被认定为“诽谤”并处以劳教两年。
2011年4月至8月,重庆市彭水县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在网上以多种方式“攻击”政府,[……]

Read more

法官的职业个性与合议庭的“形同虚设”

合议庭的组织形式并非源于我国,开放之初,我国法院组织法在借鉴西方法律时将合议制作为一项基本的审判制度予以固定。然而身披大陆法系外衣的我国合议庭虽然涂上中式颜色盛装登场,但合议庭作用的发挥却不能依靠其西方式的逻辑规则合意运作,因而在引进、嫁接之后因传统习惯的惰性形成长期的水土不服。在诸多的障碍之中,中[……]

Read more

国家犯罪是一切犯罪的根源(三)

(六)国家犯罪破坏国家责任和义务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国家行为主体完全履行了国家责任和义务,则国家的国家治理秩序井然,国家行为主体、其它公民和组织各司其职,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都能得到有效捍卫和保护,物质充沛,精神丰盈,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就没有犯罪滋生的土壤,就不可能有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如果国家行[……]

Read more

论我国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困局与突围

刑事调查取证是律师辩护资源的主要获取机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效行使防御权的保证和诉讼理性的体现。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调查取证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是指辩护律师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广义的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还包括了律师的阅卷权、会见通信[……]

Read more

试论老年犯罪刑罚的轻刑化趋向

一.序论:犯罪预防的现实进路

对于刑法治理社会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达到刑罚目地的客观存在的实际结果,“刑罚的目的只有通过一种中介才能转化为刑罚的效果”[7]。现在已经面临着过多适用重刑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而适用重刑,重刑之后恶性案件上升,于是适用更重的刑罚,重刑特别是死刑[……]

Read more

故意伤害罪的重构

一、老罪名新问题

故意伤害罪与盗窃罪是最传统的故意犯罪,也是实践中多发的犯罪,但学界长期以来都“不屑于”关注传统罪名。诚如张明楷教授十年前所言:“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呈多发趋势;在刑法理论上,对故意伤害罪的研究却几乎中止。”[1]十年过去了,故意伤害罪受“冷遇”的状态至今也没有根本性改变,通常只能[……]

Read more

“恶意透支”的数额不应包括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作了具体解释。第四款规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第一款规定:“持卡人[……]

Read more

死刑复核程序诉讼化之努力与完善

死刑复核程序就是指享有死刑复核权和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对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时所采用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在我们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程序设置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死刑一贯坚持的严肃与谨慎、慎杀与少杀的方针政策,对于保证办案质量,正确适用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

Read more

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惩“恶”也要扬“善”求“美”

7月17日至20日,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专题研究了检察机关如何学习贯彻修改后刑诉法,要求牢固树立“五个意识”,着力转变和更新执法理念,努力做到“六个并重”,确保修改后刑诉法全面正确实施。为推动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深入学习领会座谈会精神,本报特约请专家对此进行学术解析。

刑事诉讼法不仅仅是一部惩“恶”[……]

Read more

“辩护人毁灭证据罪”质疑

辩护人毁灭证据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第306条规定的一个新罪名。刑法设立该罪的目的,是要对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毁灭证据的犯罪行为予以惩处。然而,刑法实施以来的司法实践证明,设置该罪是毫无意义的。

众所周知,任何罪名的设置,都是以打击犯罪并维护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如果某个罪名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