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论偶然防卫

真实的偶然防卫案件可谓千年难遇,讨论偶然防卫并不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理论上说,对偶然防卫的处理结论,是判断一位学者是行为无价值论者还是结果无价值论者的试金石。另一方面,如果行为无价值论对偶然防卫的处理不妥当,就表明行为无价值论本身存在疑问,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客观上针对正[……]

Read more

论我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构建

近年来,国内披露的一系列错案不断挑动着死刑案件这一脆弱的神经,凸现出其存在刑讯逼供、疑罪从有以及辩护质量低等问题。为此,针对死刑案件程序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如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死刑案件二审公开审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等,希翼通过正当程序保证案件结果的正确性。毋庸置疑,这些措施对于死刑案件质量的提高有着[……]

Read more

何帆:我们该如何讨论死刑

彼拉多的手

在《圣经》故事里,罗马提督本丢·彼拉多(PontiusPilate)被描述为一个受舆论所迫的法官。

耶稣蒙难,被犹太公会判了死刑,并送请彼拉多核准。故事中,彼拉多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内心也不愿判他死刑,但架不住乌合之众一片杀声。他既怕生乱,又想卸责,便当众洗手,声称:“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

Read more

从“杨表哥事件”看网络问政──以公民监督权为视角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政治的表现形式和民主的渠道得到拓展,公民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行使其政治权利。近期的“杨达才事件”便是其中公民通过网络问政行使宪法意义上的监督权的一例。这充分体现出网络问政的积极性,然而,其亦存在较多的不足。

关键词:网络问政;公民监督权;优点与缺陷

前段时间,基于对杨达才廉政问[……]

Read more

高铭暄:建议国庆特赦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大庆的情况下搞一个特赦,有利于让老百姓看到,这个国家还是有它的“仁政”。施“仁政”得“人心”嘛
残忍地杀害了8位被害人、连两岁婴儿都不放过的“湖北随州特大杀人案”罪犯熊振林,在一审被判死刑后,最近向法院提交申请称:“被告认为今年(2009年)为建国60周年,党和政府会不会大赦?请求[……]

Read more

受贿罪中收受财物后及时退交的问题分析

【内容提要】应当以受贿罪的犯罪构成为指导,理解《意见》第9条第1款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索取贿赂后退还或者上交的,依然成立受贿罪,不应适用《意见》第9条第1款。“及时退还或者上交”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表明行为人没有受贿故意,故只能联系行为人是否[……]

Read more

贺卫方:司法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政府行使权力的裁量权过大

《同舟共进》:有人认为,行政干预是影响中国法治的重要障碍,您是否认同?

贺卫方:司法现在受到的干预比较多,比如说谁做法院院长,实际是由同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确定基本人选,再由人大通过;法院内预算、财政拨款也由财政部门控制。衣、食、住、行以及人、财、物都控制在党委和政府手里时,法[……]

Read more

高铭暄: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我国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使得“社区矫正”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中。这是对社区矫正在我国试行七年以来积极意义的重要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发展的进一步考验。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写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

Read more

台湾法律人的幸福和忧愁

在我的记忆里,对台湾法律制度方面的最初印记,是来自大学校园里书商们贩卖的台湾法科盗版读物。在那个处于普遍文化饥饿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书籍,对我们那一代人影响和诱惑极大。记得有一天中午,在学校的饭堂门口的书摊旁边,我看到一个身穿军绿色上装且眉清目秀的校友,付了买书的钱款后,便站在[……]

Read more

醉驾入罪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所涉醉驾入罪标准及其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问题,是笔者此前较早提出来讨论过的重要问题,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均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参见魏东:《“醉驾”入罪问题讨论》,来源:正义网法律博客,http://weidong1111.fyfz.cn/art/973092.htm,访问时间: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