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案例的功能、效力及其制度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定位

构建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是完成新时期司法职能的重要途径。

首先,立法的完善要求司法向精细化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以前,立法尚不健全,很多领域无法可依。这个时代的司法是粗放型的,如何司法的探索常常受限于立法不健全的窘境。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人们对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司法能够实现一种更为精细化的运作,更为透明、高效和公正。其次,精细化司法的目标应当从基础性正义向更高品质的正义迈进。法律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司法能够实现的理想目标也与当时社会所能提出的具体要求与条件相适应。粗放型司法的时代,尚不具备成熟[……]

Read more

依靠个人经济实力拉拢人犯罪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

依靠个人经济实力拉拢人犯罪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

马永平

案情:犯罪嫌疑人肖某,1987年因寻衅滋事被劳动教养二年。1990年因寻衅滋事被劳动教养三年,1995年释放。2009年3月13日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17日被逮捕。经查,犯罪嫌疑人肖某和袁某、张某、谢某、李某、王某等人均系某公司子弟,自上初中开始,即以打架斗殴出名。劳教释放后,肖某通过开茶楼、歌厅与袁某等人进一步密切了关系。因为肖某打架出手狠毒、为人义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善于拉笼人,所以其他人都尊肖某为老大,凡事都听肖某安排和指挥。自2000年以来,肖某团伙成员多次实施敲诈勒索、故意伤害、非法持有枪支、贩卖毒品等违法犯罪活[……]

Read more

采用麻醉方法在列车上抢劫特定旅客的行为如何定罪

采用麻醉方法在列车上抢劫特定旅客的定罪处罚

聂昭伟

【案情】

2010年10月,王某乘坐列车期间,与斜对面座位的旅客许某搭话后相识。在列车上,王某利用为许某冲泡方便面之机,在其中投放了安眠药,许某食用后不久昏昏欲睡。为避人耳目,王某将许某扶至车厢连接处让其躺下,趁机劫取了许某身上共计价值3000元的现金及手机等财物。列车停靠站台时,王某下车逃逸。后许某向乘警报案,王某被抓获。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王某采用麻醉方法在列车上实施抢劫的行为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

Read more

警惕“有罪推定”:虐童案的反思

对于沸沸扬扬的虐童案,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在关注,媒体也在关注——是罪还是非罪,此罪还是彼罪?我也一直想对此发表一些观点,想说点什么,但因有其他事务占据着我的时间和精力,使我无法静下心思考,所以一直没有说什么。今天看到了《新京报》刊出“警方释疑虐童案:拘她依法放也依法”(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2/11/21/234918.html)一文披露了案件处理的一些细节。对此一些主流媒体如人民网(http://legal.people.com.cn/n/2012/1121/c42510-19642183.html)、凤凰网(http://news.ifeng.c[……]

Read more

欧美死刑废止运动断想

死刑是人类社会古老的刑罚,几乎每个国家都曾有久远的死刑行刑史。但在二战结束后,对死刑的理性认识有所深化。死刑脱胎于原始社会的“报复刑”思想,虽迎合与满足了民众“以暴制暴”心理,但却可能为专制君主或独裁政权所利用,例如在纳粹政权执政期间,除以种族借口残杀犹太民族外,德国法西斯势力共判处十万人死刑,以此来铲除反战人士。二战结束后,为防止悲剧的重演,欧洲国家的有识之士开始推动废止死刑的运动。欧盟甚至将废止死刑作为入盟的前提条件。

令人诧异与遗憾的是,与欧洲国家废止死刑的潮流相反,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却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的“死刑大国”。美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不仅远远超过美洲国家,而且超过多数亚非国[……]

Read more

法官的职业个性与合议庭的“形同虚设”

合议庭的组织形式并非源于我国,开放之初,我国法院组织法在借鉴西方法律时将合议制作为一项基本的审判制度予以固定。然而身披大陆法系外衣的我国合议庭虽然涂上中式颜色盛装登场,但合议庭作用的发挥却不能依靠其西方式的逻辑规则合意运作,因而在引进、嫁接之后因传统习惯的惰性形成长期的水土不服。在诸多的障碍之中,中西方法官的职业个性与司法性格的差异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我国法官的个性空间长期受到挤压,使我国的合议庭有名无实,不能合理地吸收、消化审判民主的精髓,这种审判组织在借鉴中有其形而无其神。加之庭长、审判长的权力优势或过度控制,使合议庭其他法官毫无个性,于是,不能形神兼备的合议庭形同虚设,甚而演[……]

Read more

国家犯罪是一切犯罪的根源(三)

(六)国家犯罪破坏国家责任和义务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国家行为主体完全履行了国家责任和义务,则国家的国家治理秩序井然,国家行为主体、其它公民和组织各司其职,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都能得到有效捍卫和保护,物质充沛,精神丰盈,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就没有犯罪滋生的土壤,就不可能有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如果国家行为主体完全履行了国家责任和义务,则每个国家都遵守国际秩序,一切国家行为都建立在人类社会基本道德和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和平相处,也就没有了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也就不可能酿成国家间的犯罪行为。因此,如果国家行为主体完全履行了国家责任和义务,就不可能有犯罪现象的产生。

国家责任和义务[……]

Read more

对立功情节的再认识

如果用苛严还是宽宥来反映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趋向的话,我们只能说,苛严为主,摇摆性和随意性中的宽宥是其独有的特征。

这就是说,刑法在更多情况下选择了苛严,当然即使在处罚愈加“择重”、“偏重”和“畸重”的情况下也并非没有案件宽宥的余地。最高法院曾经公布《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但无论如何,制定刑事政策把握刑事处罚方向的主体以及实施刑罚的部门在对待宽宥的态度上,都不可能立足于罪与非罪的选择,只有在认罪的前提下,居高临下的执法机关才能给予有罪的犯人一种恩威并施的宽恕。这样的恩惠表现为法定情节中的自首和立功。然而,自首的条件是在未准备给予犯人恩惠前就已经形成,况且[……]

Read more

受贿且渎职行为的罪数形态与处断标准

受贿且渎职行为的罪数形态与处断标准

薛进展闫艳

《刑事司法指南》2012年第3集(总第51集)

我国刑法不仅专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而且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大量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渎职犯罪。因此,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渎职犯罪的罪数与处断标准问题,是牵涉众多受贿类犯罪与渎职类犯罪且极为复杂的罪数认定难题。刑法实务中存在较多税务人员收受财物利用职务便利为纳税人少征、不征应缴税款、海关人员收受贿赂放纵走私、环保监管人员收受财物严重不负监管责任造成环境污染、商检、检疫人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等案例。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对于此类广泛存在的受贿且渎职行为的罪数认[……]

Read more

张千帆:劳教改革如何废旧立新?

2009年,重庆渝北区礼嘉镇人彭洪,在某论坛转发重庆打黑漫画《保护伞》,加点评“这把伞好怪哟”,结果出现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电脑右下角当即弹出对话,叫他去市公安局网监总队自首。彭洪被认定为“诽谤”并处以劳教两年。
2011年4月至8月,重庆市彭水县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在网上以多种方式“攻击”政府,被认定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并判处劳教两年。
2011年7月至9月,重庆警方在“治安综合整治行动”中,拘留了1万多人,其中,至少上千人被劳教,包括有很多“有前科”的带刀者。
2012年8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零陵分局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对“永州11岁幼女被迫卖淫案”中受害者的母亲唐慧处以“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