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法律人的幸福和忧愁

在我的记忆里,对台湾法律制度方面的最初印记,是来自大学校园里书商们贩卖的台湾法科盗版读物。在那个处于普遍文化饥饿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书籍,对我们那一代人影响和诱惑极大。记得有一天中午,在学校的饭堂门口的书摊旁边,我看到一个身穿军绿色上装且眉清目秀的校友,付了买书的钱款后,便站在饭堂门口旁若无人、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此人当时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实在令人难忘。这位校友比我高一个年级,后来成了著名法律文化学者,他的名字叫梁治平。

说起来,真有点难为情。我自己当时也赶时髦买了一堆“台湾法律盗版书”,其中有王云五主编的《法律大辞典》、史尚宽的《民法原理》、王泽鉴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Read more

醉驾入罪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所涉醉驾入罪标准及其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问题,是笔者此前较早提出来讨论过的重要问题,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均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参见魏东:《“醉驾”入罪问题讨论》,来源:正义网法律博客,http://weidong1111.fyfz.cn/art/973092.htm,访问时间:2011年5月2日,中国刑事法律网,http://www.crimina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7168,访问时间:2011年5月25日;魏东:《再议醉驾入罪的标准和条件》,来源:正义网法律博客,http://weidong1111.fyfz.cn/art[……]

Read more

被害人谅解,不以提出从宽意见为条件

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补偿,加害人获得被害人谅解,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因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徒法不能自行,要使良法取得良效,须司法者在适用法律时,准确理解,着眼全局,精细操作,确保质量[……]

Read more

由王马玲案看被害人过错问题

据《东方早报》报道,2009年江苏省宿迁市发生一起“反暴力拆迁”刑事案件,基本案情如下:被告人王马玲的母亲李克英的房屋在拆迁范围内,拆迁公司具体负责拆迁的袁德春多次带领众多拆迁人员到61岁的李克英家“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其本人及其女儿,打砸李家玻璃,放火烧其家门木柴”。李家曾报警,但并不能阻止这一野蛮行径。李克英不堪忍受,被迫搬到女儿王马玲家,但这些人并不放过她,仍然不断进行持续骚扰和威胁。2009年5月30日,袁德春再次带领拆迁人员来到王马玲家门前辱骂、砸门近1个小时,并将防盗门上的猫眼砸坏。此时家中有一位老人和三个未成年人。王马玲向两个弟弟求救,随后两个弟弟携带菜刀和铁锨来保护姐姐。王马玲听[……]

Read more

被害人谅解,不以提出从宽意见为条件

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补偿,加害人获得被害人谅解,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因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徒法不能自行,要使良法取得良效,须司法者在适用法律时,准确理解,着眼全局,精细操作,确保质量[……]

Read more

故意杀人致3死1伤,取得被害方谅解 最高院未核准死刑

董兴(化名)的生死伴着死刑复核的环节而跌宕……“致3人死亡、1人重伤,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地方法院法院的裁定书中曾连用三个“特别”对此案定性。

案件报请最高法,死刑还是死缓?核准还是不核准?一个字的改动,却是生与死两种境地。

最终,董兴被改判死缓。“3年多的时间,这个案子走完了刑事审判中能走的所有程序,最终的结果是司法理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办案律师表示。

为爱举刀致三死一重伤

相差11岁的年纪,让两个人的恋情遭到巨大阻力。事发前,又是一次争吵,董兴的哀求没有成功,双方逐渐吵出了火气。董兴的妹妹看到哥哥又回到车上,取出了刀……

昨晚9时,60岁的董林(化名)看着孙[……]

Read more

电动车交通肇事是否构成犯罪?

一、案情

王某(男,40岁)骑电动车沿扬天路由南向北行驶至某路口处左转弯时,违反交通管理法规,与骑电动车由北向南正常行驶的李某相撞,致李某死亡。经认定,王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王某骑电动车撞人至死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二、分歧

1、王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王某系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在公路上骑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并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王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王某系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不符合交通肇事罪主体要件构成,而王某在客观上造成他人死亡,主观上存在过失,应认定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Read more

刑法修正案(八)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先哲曾教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国法律制度上对于未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犯罪规定从宽处理,便是这样精神的反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早已有规定,而对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这传统和习惯,但是直到《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老年人的体恤才真正上升为法律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尊老的传统美德,又能体现刑法的谦抑性。笔者对此略抒浅见,以求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该项法律规定。

一、关于老年人犯罪的法律历史背景

早在西周时期的法律就有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历经各朝代到民国时期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经[……]

Read more

分工配合撞人、蒙眼、抢走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分工配合撞人、蒙眼、抢走财物的行为定性

张绍忠

案情

2012年2月20日午夜,被告人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窜至某大学校园内。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内,甲从身后首先撞击单独行走的女大学生。在该女生忽然一愣之际,乙马上从身后蒙住被害人的眼睛和嘴。由于乙有点轻微力量向后带,同时被害人受到惊吓失去了平衡,在其挣扎倒地之时,丙立即抢走被害人随身携带的挎包,后三人迅速逃逸。经查实,挎包内财物价值人民币1300元。

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该行为表现为被告人乘被害人不备,出其不意,使被害人来不及反抗而夺走挎包,因此该行为构成抢夺罪。另一种观点认为,三名被告人分工协作,当场连续使用轻微暴力并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劫取了被害人财物,[……]

Read more

“韩德强打人事件”的法律透视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一位君子应该懂得“讲事实、摆道理”,懂得运用口头辩论的方式来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或者别人不接受自己的观点,也要捍卫和尊重别人进行反驳、质疑自己观点的权利。正如那句格言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而这一点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崇尚的是一种理性辩论和协商沟通,不同观点的人通过和平的、理性的、反复的协商、沟通和辩论,以求得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共识。

就“韩德强打人事件”而言,从法律上看,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韩德强的行为没有法理依据。因为那位老人说的话中尽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