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刚 曹 晶:美国的死刑保留政策与新死刑保留主义

【摘要】在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引领死刑废除潮流的当代,一向以大国自居的美国却没有急于加入死刑废除的阵营,在死刑的存废上避免了盲从和坚持了自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基于其宪法解释权对死刑制度作出的合宪性解释,正引领着美国的死刑制度走入新死刑保留主义时代,即通过对死刑立法的不断修正实现死刑的有限保留。
【关键词】死刑保留,酷刑,民意

在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废除死刑制度的当代,美国作为被世界公认的高度文明的国家却独树一帜地保留着死刑制度,仿佛和中国一样,继而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因死刑问题而成为众矢之的。受西方国家反对死刑思想的影响,以及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国内的民权组织、律[……]

Read more

何家弘: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司法判例

何家弘
【摘要】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获取的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排除所有非法证据,为此,法律应明确哪些必须排除,哪些可以不排除。然而,法律规定的语言既有精确性的一面,又有模糊性的一面。人们不能奢望立法者制定出包罗万象且尽善尽美的法律规则,因此只能由司法者在实践中面对具体案件时进行解释性适用,而司法判例就是这种适用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判例
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刑事司法活动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从保障人权的角度看,还是从查明事实的角度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都是必要的。近年来,笔者主持了关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Read more

萧瀚:死刑——民意与法意间的尴尬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取消13项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如果该草案顺利通过,《刑法》的死刑罪名将从原有的68项减少到55项。此事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虽然这一内容取得了主流声音的认同,依然难掩舆论中的一些反对之声。

人类应懂得尊重生命

自从20世纪刑罚人道主义兴起,尤其“二战”之后,西方许多国家相继废除死刑,特别是1985年欧共体(欧盟前身)废除死刑并且将废除死刑作为加入欧盟的必要条件之后—整个欧洲除了白俄罗斯仍在执行死刑,其他国家都已废除死刑。这一浪潮席卷全球,非洲和亚洲、太平洋诸国也都受到巨大影响。

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性趋势,它代表了人类已经懂得尊重生命这一基本的文明方向。

从法[……]

Read more

喻 珺:论出狱人保护制度

【内容提要】更生保护制度是刑事政策的一种,在我国台湾和日本是对刑满释放人员、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帮助,使之从新回归社会,不至再犯的一种制度。但是我国台湾与日本的具体制度又略有不同。根据更生保护制度的保护对象及保护方法,我国大陆地区与之相应的保护出狱人的制度是安置帮教制度。
【关键词】更生保护刑事政策安置帮教

一、刑事政策的含义
刑事政策的含义有不同层次。第一,广义的刑事政策:国家以预防及镇压犯罪为目的,所为的一切手段或方法,包括直接的刑罚性质的制度和间接的社会政策;第二,狭义的刑事政策:国家以预防及镇压犯罪为目的,适用刑罚制度以及刑罚类似作用之诸制度,不含社会政策;第三,最狭义[……]

Read more

龙宗智:把院长改个称谓试试

一次研讨司法改革的会上,象是忽发奇想,我提了个建议,能不能把我们的法院院长换个名头,改称首席法官,就象其他一些国家那样。问题提出后,很快就有人表示,反正是法院的头,怎么称呼意义不大。我说,循名责实,不同称谓代表一套不同的制度,也许意义很不一样。理由主要有四。

一是有利于改革法院内部结构和管理方式。法院内部等级分明,按职务等级对审判工作实行行政化管理,这是公认的法院工作中的一大弊端。如果真要改,不妨先将院长称谓改一改。动作不大,效果却大不一样。“院”字后面带“长”,是法院的当然首长,作为普通法官的上司,管行政、管业务,管你没商量。可以说,院长和我们国家机关那些大大小小长字号称谓,是一种体现行政管理[……]

Read more

喻中:20年来中国法官违法犯罪问题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历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20多年来,中国法官的违法犯罪现象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拟说明这一分析的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并试图分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美国学者德沃金说:“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1]这种说法是对法官在司法领域中重要地位的一种张扬,当然也有其“法官中心主义”的英美文化背景,与当代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法律现实并不完全吻合。但这类说法提醒了我们,司法和法治是如何依重法官的施为。事实上,无论是西方各国还是当代中国,尽管大多数“纸面上的法律”都来自国家立法机构,但真正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活的法律”,却体现在法官的宣告中。[……]

Read more

寄附型网络赌博关联犯罪问题实证研究 ——以对局型网络游戏为视角

【摘要】寄附型网络赌博是依附于合法网络游戏进行赌博。寄附型网络赌博的存在使得必须对对局型网络游戏进行区分,对于参加游戏的人员,如果没有以虚拟货币现实货币化为目的,则属于娱乐性质,在此情形虚拟货币只具有娱乐功能,该行为不构成赌博。但如果游戏参与人对局的目的是为了将所赢得的虚拟货币向货币转化,具有经济获利目的,则虚拟货币转化成赌博筹码,其行为构成赌博行为。对于用虚拟货币赌博的犯罪数额,应按虚拟货币实际“销售”价格计算;对诈骗虚拟货币犯罪数额应为从营运商购买虚拟货币剩余净值加上流通过程中虚拟货币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从加大打击网络“银商”的角度出发,对“银商”兑换虚拟货币的行为宜进行扩张性解释[……]

Read more

高永明:聚众淫乱罪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对聚众淫乱罪的处罚无法解决秘密进行的该行为与侵害公众道德情感、公共秩序的逻辑关系,也无法应对聚众卖淫不为罪的现实。通过对性的文化考察,禁欲主义是基本的传统立场,但也有性享受之事实一直存在的相反悖论,这体现出性快感和性罪恶并没有联系,现实上聚众性行为以各种方式存在着。性观念的转变和性权利的确立是秘密聚众性行为非犯罪化的条件。从分层次的道德来看,反对聚众性行为属于无法内化为法律之愿望的道德事项。作为典型的道德语言,“淫乱”一词标识着价值判断,其无法精准描述“聚众性行为”的词义。以性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看,秘密且合意进行的聚众性行为并没有突破性权利行使的底线,因而刑法惩罚的仅仅应是公[……]

Read more

莫于川:法律人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思维方式和从业行为模式

说明:本期“律政三人行”的主题是“法律人的水准与责任”,于2014年4月11日(周五)19:00-21:00在人大明德法学楼601学术报告厅举行,嘉宾包括宋鱼水法官、高子程律师、莫于川教授,三人都是在职攻读获得博士学位,是否达到法学博士的水准也从本次讲座得到检验。讲座由莫于川教授主持。宋鱼水法官是人大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副院长,我国司法界的巾帼英雄,善于学习的现代法官典型。至今办案近2千,1/3是疑难、复杂、新型案件。其名言是: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在案件面前永远是一个学生。其发言由多个具体案例入手分析,娓娓道来令人信服。高子程律师是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是律师界的多面手[……]

Read more

新型盗窃罪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新型盗窃罪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闫帅刘鹏

【内容提要】《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罪状及法定刑作出了重大修改。作为新类型盗窃罪,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作为独立的盗窃类型首次在法律中予以确认,它们在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中具有自身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予以理论上的阐述有助于司法实务界更好地理解与适用这一条款。
【关键词】新型盗窃罪入户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作了重大修改,一是增设了三种犯罪行为方式,二是废除了作为法定最高刑的死刑,三是删除了两种法定量刑情节。其中,“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行为犯是此次对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