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的前提:犯罪还是刑罚?–对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的解读

累犯的前提:犯罪还是刑罚?对《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的解读

陈金林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5期)

【内容提要】《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有关累犯的用语特征能引发我们反思通说对累犯前提的界定。通过语义分析,得不出累犯的“前罪”必须是成年人故意犯罪的结论。结合累犯的本质——刑罚迟钝型人格,累犯前提条件的重心是受刑的经历,而不是犯罪。因而《刑法》第65条“但书”的限制,只及于“后罪”;行为人因为过失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而受刑,也足以构成累犯的前提。

【关键词】累犯前提累犯本质刑罚迟钝型人格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第6条对《刑法》第65条进行了修改,增[……]

Read more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在实践中应前置到侦查阶段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应前置到侦查阶段

毛劲唐倩

指定辩护制度的确立对实现诉讼程序公正起到积极作用。未成年人作为刑诉法规定必须指定辩护的三大主体之一,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在实践中仅限定在审判阶段,并不能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建议立法上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前置到侦查阶段。

首先,实践中仅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限定在审判阶段,忽视刑事诉讼程序辩护任务的连续性,也因审判阶段指定辩护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不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应当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各个诉讼阶段都应当给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任一环节未得到充分保障或者衔接出现问题,都会[……]

Read more

实践中当事人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仅是刑事和解的前置条件

只赔偿不认罪不属刑事和解

王志凯

刑事和解实践中,一些司法人员认为当事人双方只要达成赔偿协议,就可以从轻处罚甚至不处罚。笔者认为,当事人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仅是刑事和解的前置条件,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才是如何刑罚的关键。

第一,从刑事和解存在的价值看,给予被害人或其家属经济赔偿只是就案件涉及的民事责任事项达成协议,并不当然决定刑事处罚的结果,二者具有量刑上的因果关联。但因刑事和解的价值在于消弭纠纷,修补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效率,要做到这一点,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后的表现,即预期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表明制度设计价值的初衷并未实现,如仅仅以赔偿与否[……]

Read more

渎职犯罪中国有财产损失应该属于是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损失

在实践中,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单位之间财产的非法流转,那么这种损失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有财产损失,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国有单位之间财产的非法转移,造成一个国有单位对财产的占有管理权损失,应是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损失。

1.将国有单位之间财产的非法转移,造成一个国有单位对财产的占有、管理权损失规定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犯罪的财产损失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中,国有单位之间存在广泛的经济交往,商品流转。在我国,这些国有单位虽然对财产有占有管理权,但不是财产的所有人,所有人是国家。国企之间财产的非法转移,造成某个国企的财产损失甚至破产,对国家而言,财产的总量可能没减少,但是对企[……]

Read more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若干问题研究(公检法办案指南)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若干问题研究

邢永杰

《公检法办案指南》2010年第6辑(总第126辑)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信息技术在带给人们种种便利的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计算机犯罪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其中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型犯罪数量较多,危害性最大。此类犯罪不仅使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受到破坏,而且使计算机网络因为系统破坏而瘫痪,使网络的信息传播途径功能丧失,直接影响到社会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因此,分析此类犯罪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无疑有助于正确适用法律,加大对[……]

Read more

骗取出境证件罪的几个司法认定问题探讨(检察日报)

骗取出境证件罪的几个司法认定问题探讨
孟庆华

【内容提要】骗取出境证件罪中的“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要件应属主观要件,而不宜列为客观要件;应以骗取到护照、签证等出境证件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为标准来判定骗取出境证件罪的既遂未遂形态;对骗取出境证件后又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理问题,主张以骗取出境证件罪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实行两罪并罚来解决。
【关键词】骗取出境证件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牵连犯
199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2条规定,以劳务输出、经贸往来或者其他名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签证等出境[……]

Read more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宜适当扩展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认定宜适当扩展
张宇

近年来,由毒品犯罪高发而导致的吸毒人群不断扩大的现象已不容忽视,打击容留他人吸毒等犯罪已成为严打毒品犯罪的重点之一。然而我国刑法对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描述相对简单,司法实践中对该罪行的认定也仅局限于“吸毒场所的提供者”,难以满足当前惩治毒品犯罪行为的需要。笔者认为,为有效遏制毒品来源和吸毒人员的滋生,应从三方面对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认定进行扩展。
首先,应对“场所”的空间认定进行扩展。由于吸毒者通常选择住宅、出租房、办公室等隐蔽场所,司法实践中对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认定往往限制于封闭空间。随着聚众吸毒者的组织性和反侦查性的增强,容留他人吸毒的罪犯已倾向于选择较易逃离的“[……]

Read more

普通农民的违法行为是否也能构成滥用职权罪?

农民也能构成滥用职权罪?
王平

2009年6月,村民钱某得知本村即将被拆迁,于是在拆迁范围内违规建房200余平方米,以谋取拆迁补偿款。房屋建好之后,钱某找到镇政府负责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工作的戴某,请求办理《村镇工程建设许可证》。
戴某认为钱某明显不符合建房条件,发放许可证是违反规定的,一旦被发现风险很大,遂未同意其要求。钱某于是多次请客送礼,讲人情、拉关系,戴某碍于情面,表示只给一张盖有公章的空白许可证,其他事项一概不管。
钱某拿到空白许可证后填写好,并制好建房许可所需的房屋平面图等其他材料。2010年10月该村拆迁时,国家因此多支付补偿款40余万元。后二人被以滥用职权罪起诉。
案件审理过程中,钱[……]

Read more

量刑建议在检察机关全面展开要求简易程序应作相应完善

量刑建议与简易程序的完善

齐冠军马乐明

当前,量刑建议在检察机关全面展开,要求简易程序应作相应完善。

一、简易程序中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量刑建议实施后,简易程序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易程序下量刑的公开公正难以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检察机关一般不派员出庭,这就难以保证量刑程序的公开性和公正性,虽然将量刑建议书与起诉书一并移送法院,但庭审过程中关于量刑的调查和辩论程序,公诉人并不参与其中,这就难以监督法院的量刑程序,难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有观点认为可以事后对法院的量刑进行监督,但程序[……]

Read more

确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影响力”(检察日报)

确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影响力”

董滨

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规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影响力本身并不能直接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必须通过作用于公权力来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所以,必须在影响力与公权力之间建立起一种作用与被作用的联系或纽带,这种作用与被作用的联系或纽带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是指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以及职权或职位的变动关系(离职)等。

一、影响力与职务上的便利之辨析。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职务之便与影响力有四点不同:一是职务之便具有独立性,其不依赖于影响力而独立存在;而影响力具有依附性,必须以公权力的存在为前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