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讯逼供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情节严重的行为。

修订后的刑法与原刑法相比较对刑讯逼供罪作了一此修改。一是犯罪主体由原来的“国家工作人员”改为“司法工作人员”。二是将刑讯逼供罪的侵害对象由原来比较模糊的概念“人犯”明确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人犯”是一个外延特别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和正在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以及被判刑正在服刑的罪犯。修订后的刑法,把“人犯”改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完全必要的,这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也顺应世界保护人权的潮流,三、是增加了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的规定。[……]

Read more

由涉农刑事犯罪看农村法治建设

近年来,涉农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村法治建设进程,笔者通过对所在法院——山东垦利县人民法院2007年以来的数字统计,对涉农犯罪的成因进行了透析,并积极提出对策。

一、现状

2007年以来,共受理刑事案件149件,其中涉农刑事案件108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72.5%。

具体特点如下:

1、涉案类型较为集中。在涉农刑事案件中,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犯罪类型,如盗窃案、抢劫案、故意伤害案、强奸案、交通肇事案、寻衅滋事案,占“涉农”刑事犯罪案件总数70%。

2、被告人文化程度偏低且呈现低龄化。涉农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大多具备小学、初中文化,法律意识淡薄,且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44%.

3、共同犯罪较多。在涉农刑[……]

Read more

利用职务之便向下属单位借款定性分析

作者:程耕轮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郭某被捕前系原某市供销社主任。2001年12月初,郭某与市供销社下属单位的某镇供销社主任林某联系,以个人名义欲向该社借款人民币6万元。同月26日,林某取出公款6万元人民币交给郭某,郭某假以其朋友“林XX”的名义出具借条。该款被郭某用于申购股票。2002年7月4日,郭某归还本息合计63008元。

分歧:

本案在审判时最大的争议是郭某向下属单位借款6万元的行为是一般民间借贷行为或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这无疑成为本案的焦点问题。

持无罪论的观点认为,郭某向镇供销社借款时出具借条,明确约定利息,且案发时已本息还清;第二,市供销社与镇供销社是经济上独立核算的单位,郭[……]

Read more

人民法院执行刑诉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破解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新的刑诉法改变了原刑诉法过于职权主义化的特点,采用参加诉讼的双方各自就己方主张举证、法官依据事实和法律居中裁判的控辩式审判方式。这种新的审判方式从1997年1月正式施行以来,经人民法院实践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为社会广泛认同,并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法律界人士的好评。

但是,从严格执法的角度看,刑诉法修正案在执行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笔者近期参加了一次关于基层法院执行刑诉法情况的调查,发现了刑事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及执法中的一些新的动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

Read more

谈罚金刑的缺陷及完善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机关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附加刑之一。修订后的刑法,一方面为了加大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贪利性犯罪的打击力度,大幅度拓宽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为了强化罚金刑的执行,增加了“对于不能全部交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的规定。随时追缴的规定,可以有效地遏制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行为,使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不到便宜,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赖以继续进行犯罪活动的物质条件,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笔者认为随时追缴的规定存有欠妥之处,有待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加以完善。

一、罚金随时追缴的缺陷

(一[……]

Read more

安徽巢湖:将追诉漏罪漏犯作为法律监督重点

作者:程超来源:检察日报日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法院对钱太平以包庇罪作出管制二年的一审判决,这是巢湖市居巢区检察院在审查钱冬冬交通肇事案件中发现其父钱太平有包庇行为后依法追诉的结果。近年来,该院将追诉工作作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个重要工作,仅2008年就追诉13人,增加罪名2起,增加犯罪事实13起,三年来共追诉漏犯40人,已审结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追诉漏罪漏犯数量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成功的追诉工作已成为该院公诉部门的一个工作亮点。

较高的追诉率得益于该院始终坚持把依法追诉漏罪漏犯作为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从加大考核力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入手,努力夯实追诉工作基础[……]

Read more

被告人企图抢劫财物,但由于客观原因未取的财物的行为是抢劫既遂还是未遂

洛阳铁路运输法院张向争

[案情]被告人秦某为劫取钱财,事先在某火车站旅店预定两套房间,随后纠集另外九名被告人,携带钢管、刀子等作案工具,分两组在火车站内外寻找抢劫目标。后在火车站广场将四名旅客带到预定的房间内,十被告人在较长时间内轮番用钢管和拖把殴打、威胁四人,欲抢劫四人财产,但四人均未携带财物。公诉机关以十被告人构成抢劫罪(既遂)提起公诉。
[争议]对于该案的定性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抢劫罪既遂与未遂以是否取得财物为标准,本案中十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企图强行夺取他人财物,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取得财物,其行为应构成抢劫罪(未遂)。
另一种意见认[……]

Read more

浅谈单位犯罪自首制度

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修订后的刑法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条款及规定在刑法典中已较为明确具体。刑法总则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总则规定外,在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单位犯罪涉及的罪名多达130余个,这些规定无疑为惩治单位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多从自然人角度考虑制定惩罚量刑制度,而在单位犯罪的惩罚量刑制度上尚缺乏全面的规定,如单位犯罪自首。本文试就单位犯罪自首的相关问题略抒己见。

一、单位犯罪的法律特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

Read more

毒品掺假贩卖的数量应该如何计算?

案情:张某从某市买来高纯度的K粉(毒品)100克,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将该K粉同葡萄糖混合成423克混合物进行贩卖,其中10克混合物已经卖出,剩下的413克混合物还没有卖出即被公安机关查获。

分歧意见:对于毒品的数量计算,出现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贩卖毒品的数量应为100克K粉,混合物中其他成分都是葡萄糖,不应计入毒品数量。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贩卖的毒品应为423克K粉,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贩卖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一)K粉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属于毒品。根据刑法规定,所谓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

Read more

许霆案件的法理与法律问题

【摘要】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热点经常转移,加上去年我国遭遇雪灾、地震等多重灾害,许霆案件渐渐地被人们忘记了。今天无意间上了原许霆一审的辩护律师吴义春先生的博客,发现他转载了赵秉志教授的文章:《许霆案尘埃落定后的法理思考》,“以便用作渐忘的争鸣”。虽然时隔十个月,但看到转载这篇文章,激起我炒冷饭的欲望,于是就教授的思考进行一番思考。我对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们是十分景仰的,因为他们学识高,人品正,是我们普通大众学习的榜样。在刑法方面,我尤其是外行,因为我不是刑法学博士,也没有师从刑法学名师,所以在网上论坛时曾有人不是反对我的观点,而是反对我发表意见,企图堵住我的言路:“你不懂法!”我十分小心谨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