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起交通肇事案看交通肇事案中自首情节认定问题

交通肇事罪是常见易发的犯罪形式,对交通肇事罪相关问题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对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行为怎样认定为自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由此导致了在案件处理上的差异。以我院办理的两起案件为例:

2004年8月5日19时许,高某驾驶大货车超载运货,当车行驶至一倒拐坡路段时与对面王甲驾驶的三轮摩托车相撞。肇事后,高某未下车查看伤亡情况即驾车逃离现场,在行驶了10多分钟后打电话给交警报案,交警随即赶到现场,发现现场已被破坏,三轮摩托车乘车人王乙当场死亡,王甲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高某在归案后辩称自己是由于害怕[……]

Read more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

作者:梁少明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4年3月14日晚9时许,被告人郭某(15岁)携带作案工具螺丝刀,窜到福建省顺昌县某小区2号楼504室,用作案工具撬开防盗网进入室内,并撬开卧室大衣橱抽屉锁,取出项链、手镯等黄金饰品(价值人民币12535元)装入口袋。当被告人郭某正欲逃离时,被害人陈某携幼子返回家中。郭某即蒙面从卧室冲出,持刀威胁被害人“不要喊!”,后迅速逃离现场。

[分歧]

公诉机关以被告人郭某犯抢劫罪提起公诉。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由于郭某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1、郭某未满16周岁,不符[……]

Read more

浅谈在校生犯罪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在校生的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对防止青少年犯罪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和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校生犯罪,还是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对某院近几年以来公诉的在校生犯罪案件分析来看,呈以下特点:

一、抢劫犯罪案件俱多。几年来,某院共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6件18人,其中抢劫案件就达成10件12人,占总数的62.5%.且抢劫对象特定,即基本上都是比自己小的在校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在校住宿的学生。

二、犯罪的目的简单。在校生犯罪主观目的简单,或者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能干,仅仅因为看别人不顺眼或简单的几句话不合拍,就对别人实施伤害;或者为了贪图享受、摆阔气等原因,对别人[……]

Read more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

1999年3月25日至27日,4月1日至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由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的綦江“虹桥”垮塌案。作为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以来,对庭审改革效果的一次集中检视,该案的审判曝露出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设计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在“虹桥”第一案中,法院在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赵祥忠犯玩忽职守罪的情况下,却作出了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判决。事后,法院的这一判决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法院的这一判决违背了刑事诉讼控审分离的基本法理,是不诉而审、无辩而判,是法院在“虹桥”案审判中的败笔之作。[1]对于此种观点,我们表示基本的赞同,但同时想指出的是,这种观点只看[……]

Read more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研究

2004-2-17【大中小】证人出庭作证是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规定的制度,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无论修改前还是修改后都明确规定的制度。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在刑诉法修改以后,对于整个刑事审判活动的意义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就刑事证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刑事审判模式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系统总结我国多年来司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国外当事人主义诉讼方式的合理因素,对法庭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主要表现在:(1)变庭前实体审查为程序性审查;(2)在整个庭审调查过程中,控、辩、审三方的职能有重大调整,主要由控辩双方举证,作交叉讯问(发问),质证和相互辩论,法[……]

Read more

王某在拥有事实婚姻后又与她人结婚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

肖武?

[案情]

王某与刘某是同村村民,均到法定结婚年龄,1989年4月举行了结婚仪式并宴请了亲朋好友,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此后王、刘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1998年,王某外出打工结识了丧偶女子,俩人在接触过程中产生感情并于2000年登记结婚。刘某得知此情后,非常气愤,起诉至法院,要求追究王某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王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因为王某与刘某所建立的婚姻关系是事实婚姻关系,王某在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丧偶女子登记结婚,构成重婚罪。
第二种意见:本案王某的行为不构成重婚罪。因为王某与刘某之间虽是事实婚姻关系,但王某并不是刑法规定的“有配偶的人”,因此王某与他人又登记结婚[……]

Read more

对必并制罚金刑立法的思考

2004-2-17【大中小】一、问题的提出

罚金刑的适用方式(又称罚金的运用形态),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单科罚金制、选科罚金制、并科罚金制、易科罚金制。其中并科罚金制又进一步分为得并制和必并制两种类型。得并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规定判处自由刑时同时规定还可以并科罚金刑,是否并科由法官根据具体案件确定。必并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判处自由刑时必须同时科处罚金刑。我国刑法重视并科的规定方式,且我国刑法中罚金的并科制,几乎都是必并制。在修改刑法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1979年刑法分则规定的罚金并科制,都未作硬性规定,是否并科由执法人员酌情决定,这种并科制度,客观上不利罚金刑的扩[……]

Read more

反思我国刑法中的共犯规定

作者:廖盛芳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原本没有“共犯”一词。“共犯”见于新中国法律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开始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八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勾[……]

Read more

幼儿园校车遗忘幼儿致幼儿死亡的行为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是否恰当?

万欣

案情简介

2007年8月8日早上,山东某幼儿园班车进园后,跟车老师杨某、张某以及司机齐某没有按照幼儿园制定的班车流程操作:杨某、张某没有核对下车人数并对车内进行检查,齐某将校车停在幼儿园内就自行离开,没有对校车进行清洁消毒,最终致使将一个幼儿吴某忘在了车里。直到下午大约5点左右,班车司机齐某到停校车的地方,将门窗打开准备通风时,看到幼儿吴某躺在车靠后的走廊里,没有呼吸。经随后赶来的医生确认,吴某已经死亡。随后杨某、张某、齐某均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提起公诉。

分歧

今年5月以来,全国接连发生数起幼儿园校车遗忘幼儿致幼儿死亡事件,相关责任人均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此类案件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判决结果[……]

Read more

因盗窃而潜逃,同案判刑后被捉的案件是否已过追诉时效

基本案情:

1995年7月,尹某某伙同段某某、王某某、邓某某等人共同盗窃一单位的摩托车,价值4500元。同年10月破案后,同案犯被判刑,尹某某也被立案侦查,但因其在逃而未被采取强制措施。2005年7月,公安机关将潜逃的尹某某抓获归案。

关于尹某某的盗窃行为是否已过追诉时效,存在不同意见:

有意见认为:尹某某的盗窃行为未过追诉时效。理由:按79刑法第151条、第76条和第77条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其追诉时效为10年,如被采取强制措施后逃避侦查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而尹某某是在作案后10年被抓获,因此,未过追诉时效;按修改后的刑法第264条、第87条和第88条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