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疑犯死亡撤销案件的,扣押冻结财物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撤销案件后冻结、扣押的款物如何处理,刑事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部门规定”),仅对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撤销案件后冻结款项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但没有涉及扣押的款物的处理。因而审前阶段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撤销案件后的冻结、扣押款物的处理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因犯罪嫌疑人死亡而撤销案件后冻结款项、扣押物品处理的相关规定

(一)冻结款项处理的规定

对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撤销案件后冻结款项的处理,“六部门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能扣划存款、汇款[……]

Read more

模仿警察审讯索财的行为应该定性为非法拘禁罪?

[案情]

2006年1月16日晚上8点多钟,被告人吴某同余某(另案处理)、赵某(另案处理)发现中学学生王某、吴某、柴某等三人偷了学校的课桌,于是用手铐将王、吴二人铐住,将三被害人带至余某租住处,开始向三人要钱,王某等人拿出10元钱。吴某并模仿警察对三被害人予以审讯,吴某问三被害人主谋是谁,作案经过,是否私了,且叫余某记录。期间吴某不时用脚踢王某的脸部,用玩具手枪和铁杯子殴打王某的头部和背部,迫使柴某答应拿150元钱、王某答应拿200元钱予以私了,二人还同意赔偿打坏的玩具手枪。第二日上午10点多钟,吴某带柴某、王某回家拿钱时被二人的母亲发觉,并当场扭送至公安机关而案发。

[分歧]对吴某构成何[……]

Read more

情况说明应注意转化为相关法定证据种类

王友艳

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公安机关就案件侦查过程中的某一问题出具书面说明进行阐释的情况。公诉人在庭审期间也常将情况说明列为书证或者证人证言直接向法庭出示。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共七种证据形式。进入刑事诉讼进程并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必须以上述七种法定形式之一出现才具有合法性。虽然情况说明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有关,具备了证据的关联性,情况说明欲证明的内容极其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如案件来源、抓获经过、寻找作案工具未果、自首立功等等无法将其归入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或者其他的证据形式。情况说明充其量仅仅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证据材料。

并且,[……]

Read more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原则和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如果要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切实保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对正当防卫的起因和必要限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保证正当防卫制度的最终实行。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由于正当防卫是采取使不法侵害人受到一定损害的方法来保卫合法权益的,因此法律规定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条件,以避免滥用正当防卫权利而给社会带来危害。

1、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的实际存在,不仅是指损害行为的实际存在,而且也是指损害行为不法性的实际存在。对于那些有合法依据的损害行为,受侵害人或者他人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只有对现实存[……]

Read more

使用变造的银行存折进行诈骗的行为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裁判要旨
行为人使用变造的银行活期存折骗取新的活期存折后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应以金融凭证诈骗罪定罪量刑。

案情

2003年上半年,被告人吴华在北京高伟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受该公司委派,为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进行软件系统升级,吴华利用工作之便,获取了多名储户资料,破译了王永华等部分储户银行密码。2004年5月22日,被告人吴华利用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系统升级,旧存折换新存折之机,先将储户徐沈锋的存折变造成储户王永华的存折,后通过换折的方式将变造后的存折换成了王永华的新活期存折,存折内余额为人民币922361.63元,后该存款均被其非法占有。另被告人吴华还犯有盗窃罪。

2005年[……]

Read more

司法实践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审查判断的三个规则

刑事责任年龄是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之一。司法实践中,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有可能存在互相矛盾,在确实无法查明其真实年龄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规则来审查判断:

一是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推定规则。对于被告人犯罪时年龄处于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的案件,被告人及其家属述及的被告人年龄与户籍资料等相关证据不一致的,或者被告人的相貌、体态特征与户籍资料记载的年龄有明显差异的,应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骨龄鉴定。在穷尽了所有手段和措施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查明被告人年龄的,应按照排除合理怀疑和谦抑性原则对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

Read more

刑事起诉裁量制度的立法、实践与展望

作者:王守安新闻来源:检察日报刑事起诉裁量制度的立法、实践与展望更新理念,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当扩大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已经成为共识

一、我国立法关于起诉裁量制度的规定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起诉裁量权,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特征。起诉裁量,是指检察机关对一些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虽然经审查认为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具备起诉条件,但根据法律规定既可以作出提起公诉的决定,也可以作出不起诉、暂缓起诉等决定;决定起诉的,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起诉、变更起诉等。一般而言,起诉裁量既包括起诉与否的裁量,也包括起诉内容的裁量。起诉裁量具有调节诉讼运作以提高司法效率、平复社会矛盾和冲突以增强司法效果、昭示法律[……]

Read more

盗窃车牌敲诈勒索定性探讨

作者:朱生其新闻来源:检察日报近来许多地方发生盗窃汽车牌照敲诈车主钱财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有的定敲诈勒索罪,有的定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有的不作为刑事犯罪处理。司法界和理论界对这类案件的认定也颇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汽车牌照是否属于国家机关证件、对该行为应定什么罪名,笔者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汽车牌照是否属于国家机关证件

国家机关证件是指国家机关制作并颁发的,用以证明身份、职务、权利义务关系或其他有关事实的证明文件。国家机关证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由国家制作和颁发;二是对证明对象具有国家认可的法定的证明效力;三是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证明标志,三个特征缺一不可。汽车牌照是由国家制作并颁[……]

Read more

检察机关可以改变原控罪名提出抗诉(检察日报)

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形:公诉案件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检察机关发现原控罪名或判决罪名不当。对此,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改变原控罪名提出抗诉?目前存在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检察机关发现原控罪名或判决罪名不当改变罪名提出抗诉,由于被告人无法针对更改后的罪名进行辩护,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可以改变原控罪名提出抗诉。理由在于:

第一,符合我国法律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七条明确规定,“确有错误”的几种情形其中就包括“认定罪名不正确”。虽然在刑事审判[……]

Read more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目前理论上对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含义及分类并没有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网络内容提供者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指自己组织信息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的主体。任何人都能成为网络内容提供者。二是网络中介服务者,即为网络提供信息传输中介服务的主体。根据其对网上所传播信息实际监控能力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1)接入服务提供者IAP(InternetAccessProvider),指为信息传播提供光缆、路由、交换机等基础设施,或为上网提供接入服务,或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账号的主体。(2)网络平台提供者IPP(InternetPrese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