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作者:郑智钦丘国汉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石永有,男,19岁,福建省武平县中堡乡人,初中文化,农民。因涉嫌抢劫罪,于2003年6月26日被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刑事拘留,7月18日被逮捕。

2003年6月25日晚,被告人石永有伙同石天生、石伟平事前商议到福建上杭抢劫他人钱物,为防被害人反抗,由石伟平携带砍刀和玩具手枪各一把。三人驾驶摩托车到上杭县城后在城区寻找目标,在上杭县北环路南侧人行道,看到一骑三轮自行车的妇女廖某项上戴着金项链,便决定在比较暗没人的地方下手,于是三人骑摩托车从后面跟上,在该县农业机械公司门口由被告人石永有对廖某所载金项链进行抢夺,因廖某叫喊而未得逞。经鉴定,廖某的金[……]

Read more

完善对羁押工作检察监督的三点建议(检察日报)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羁押是指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关押在特定的场所,限制或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包括逮捕和拘留。当前,对羁押工作的检察监督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检察监督体系不明晰。如法律对看守所羁押工作的检察监督除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之外,基本上没有涉及具体的规则、程序,造成对羁押工作的检察监督欠缺法律支撑;上下级监所检察部门之间的羁押信息传递渠道还不够畅通,有的超期羁押和违规办案情况不能及时被纠正。(二)监督机关与监管机关之间监督与配合关系不协调,不能有效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三)检察监督的渠道少,手段单一,法律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的阶段。为完善羁押工作检察监督,笔者提出以下[……]

Read more

对未成年罪犯是否剥夺政治权利的探讨

2004-1-8【大中小】「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王志祥(1971~),男,河南淅川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本文在评析学界关于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种观点的基础上,主张对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应当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应当有区别对待地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摘要题」刑事司法研究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人/剥夺政治权利/单独适用/附加适用

「正文」

中图分类号:DF613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由来和观点分歧

我国1979年刑法只在第44条中规定未成年犯罪人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且又不恰当地规定对未成年犯罪人可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

Read more

浅谈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

在办案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其遭受刑讯逼供为由而翻供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庭审中遇到该类翻供时,由于一般当庭无法查清刑讯逼供是否存在或者其具体情形,公诉机关的有罪证据能否被合议庭采信成为法庭辩论的焦点。因此对该类翻供问题如何答辩一直是个难题,笔者仅结合办案实践谈谈个人观点:

一、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的特点

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般称是在侦查环节被刑讯逼供的,而辩解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中被刑讯逼供的则微乎其微。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案件侦查环节中的确存在刑讯逼供现象,由于工作内容及方式的不同则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一般不会出现刑讯逼供的现象,但只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相应的辩解,一[……]

Read more

丧失人性弑母行为属酌定从重情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刘海故意杀人案

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裁判要旨丧失人性弑母的行为是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所不能宽恕的,属酌定从重情节。行为人无自首等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且精神正常,为非法目的残杀生母的,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案情

2005年1月,四川省富顺县福善镇双燕村农民刘海在江苏省溧阳市上黄镇莫庄砖瓦厂打工。随后,其父刘利君带着其身患重病的母亲高国仙来找刘海,告诉刘海家里欠债5000余元以及其妹妹上学、母亲重病均需用钱的现状,要求刘海帮助还债。刘海想到“工伤事故死人能赔偿钱”,遂决定将已经耳聋、眼瞎、卧病不起的母亲高国仙烧死,制造失火的假象,向莫庄砖瓦厂索赔。

2005年11月18日午饭后,刘海骑自行车到溧阳市上黄镇,购买了[……]

Read more

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及认定思路

作者:黄祥青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绑架罪的客观方面是单一行为,只要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并实际控制他人人身的,就构成本罪既遂。笔者以为,绑架罪的客观方面宜解释为复合行为,即由绑架和勒索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等两个行为组成,其既遂应以实施了复合行为为限度,但不以勒索到他人财物等危害结果为标准。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第一,从刑法解释论角度看,在“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罪状表述中,其字面含义确实仅仅突出了“绑架”行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可以理解为构成本罪的主观要件。然而,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均告诉我们,对于法条含义的解读通常不能停留于字面,大多还需要进行论[……]

Read more

本案公诉机关定性不准法院能否直接作出判决

作者:李永生潘涛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3年9月22日21时,被告人王某驾驶二轮摩托车载着许某在公路上行驶,因故与驾驶拖拉机顺行的庄某发生口角,王某即驾驶摩托车超过拖拉机,在前方靠近拖拉机示意庄某停车,庄遂紧急刹车,但由于拖拉机系庄擅自改装、严重超载且刹车性能不好,致使两车相撞,摩托车乘员许某被摔倒在地,当场死亡。案发后公安交警部门赶到现场调查,作出了不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意见。公诉机关以被告人王某涉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起诉至法院。

[争议]

案经审理,合议庭均认为本案属于交通肇事,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行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不准,但对案件的处理存在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可以根据查明的事[……]

Read more

郑某被逼杀人属于正当防卫

作者:刘仲屹(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

2001年6月2日晚10时许,郑某办完事后欲租车回单位。此时,酒后从“红太阳”酒家出来的郭某看到郑后无故辱骂,二人发生争执。争执中,郭扬言“把你搞定”,郑遂到另一酒家后院躲避。郭返回“红太阳”酒家要求与其一同喝酒的同事高某、杜某等人帮忙,并四处寻找郑。后几人发现了郑对其围打,郑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了郭腹部1刀,致伤高臂部后逃跑。高见状,指使杜在“红太阳”酒家拿了两把菜刀,二人分别持一把菜刀追赶。当他们追上郑逃至的机动三轮出租车时,先持菜刀威逼三轮车司机离开,又逼郑下三轮车,并扬言要砍死他。郑提出商量解决争执,或报警解决纠纷,被高等人拒绝,高等人还用菜刀[……]

Read more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几个问题

作者:河南省登封市法院院长赵永纯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已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理解出庭证人的范围,如何把握证人出庭的条件,如何规范出庭作证的程序,怎样构建行之有效的证人出庭保障制度?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出庭证人的范围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是证人。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否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进行的,因此,如果不顾案件情况和客观条件,一味强调所有案件的所有证人都必须出庭作证,不仅不科学,而且也不可行,甚至[……]

Read more

举证责任倒置能遏制刑讯逼供吗

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当庭翻供,是公安司法机关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从实践来看,被告人往往把当庭翻供的原因归结为在公安机关、检察院受到了刑讯逼供、诱供或者是骗供。这就使得控辩双方往往就此产生相当大的争议检控方往往认为被告人是在当庭撒谎,意图推翻真供逃避刑事追究,因此,主张以其庭前供述为定罪的根据;辩护方则往往认为是检控方的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手段导致被告人在庭前作了假供,其庭上的供述才反映了案件真实情况,因此主张应以其庭上供述为定案的根据。而审判人员面对这种局面,也往往束手无策。无论控辩双方的主张如何,我国司法实践中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可以找一万个理由来谴责刑讯[……]

Read more